加密支付深度研究:技术发展、商业化、现状与前景趋势
NFT
Web3
支付
未来项目能否从加密支付乃至整个支付领域中脱颖而出,需要既能在技术层面推陈出新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在商业化层面的扩张有章有法,有序推进平台网络效应的产生。
撰文: Felix Fu
加密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 2010 年的比特币买披萨事件开始,该赛道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也分化出了多个细分的子赛道,包括出入金、用加密货币进行传统实体经济中的支付,以及区块链原生新兴场景下的支付。加密支付赛道既有科技领域技术驱动的性质,也有传统的 Web2 平台网络效应明显的性质,本文将从技术发展、商业化层面分析加密支付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趋势,并介绍其中的重点项目。
技术层面
技术革新历程
支付是货币的主要功能之一。同样的,从加密货币创始以来,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日常生活中的支付一直是开发者、使用者的愿景。然而,这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支付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来发展和完善。在此首先回顾加密支付在技术层面的发展历程。
点对点支付
出现于 2009 年的比特币是最早实现能够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机构,实现纯粹的点对点支付的数字资产。中本聪的比特币论文题目即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货币系统》。
然而,点对点支付只能为交易过程提供密码学支持的互信,但在交易决策的过程中,交易双方无法只依赖于无法依赖于点对点支付系统本身达成互信。比方说,消费者线下购物愿意掏钱的前提是「所见即所得」,而在线上购物时,用户愿意信任商家的原因是有亚马逊、淘宝等中心化互联网平台来为商家做增信(店铺评分等)。线上转账同理,转账方信任对方也需要交易支付系统以外的增信支持,如银行卡背后严格的 KYC,如社交平台(如微信)代表的线上身份等。
同时,点对点支付也使得商家本身的结算、沟通成本上升。具体来说,加密货币的点对点支付需要商家自己负责收款和处理支付,这就需要商家自己设置和维护一套支付系统,来管理加密货币的接收、验证和转换等操作。这需要商家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处理和管理加密货币支付,从而增加了商家的结算成本。此外,加密货币的点对点支付也增加了商家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成本。传统的支付方式中,商家和客户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来完成交易,并且这些机构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和服务,比如支付确认、退款、纠纷处理等。而在加密货币支付中,这些服务通常需要商家自己来承担,这就需要商家与客户之间进行更频繁的沟通和协商,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因此,点对点支付本身在技术上是不完备的,需要更高层次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来协助互信和提升易用性。目前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建立中心化的代币、结算、清算、KYC、账户等托管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中心化代币、结算——易用性
Ripple 在创立之初也遇到了和 BTC 等点对点支付工具一样的问题。Ripple 协议的最初设计思路是基于熟人关系网和信任链的。一个人要使用 Ripple 网络进行汇款或借贷,前提是在网络中收款人与付款人必须是朋友(互相建立了信任关系),或者有共同的朋友(经过朋友的传递形成信任链),否则无法在该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建立信任链,转账无法进行。从 2012 年开始,OpenCoin 公司开始接手 Ripple 项目,并于 2013 年推出新版本,新版本增加了两个新举措:
第一是引入网关。网关是资金进出 Ripple 系统的进出口。它像一个中介,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中介将各类货币(不论是各国法币,还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注入或抽离 Ripple 系统。这样的话,人们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以前的瑞波系统只能让两个熟人之间转账),即使两个人互相是无信任的陌生人,只要他们两个人同时都信任同一个网关,这两人之间的转账就可以进行。如果「网关」是由大银行或大金融机构充任,那么这个信任链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网关」的引入解决了用户之间的转账不再局限于熟人之间,陌生人之间也可以进行。
第二是推出瑞波币。瑞波币(XRP)是 Ripple 系统内的流动性工具,是一个桥梁货币,是各类货币之间兑换的中间品。在系统内如果不兑换成瑞波币(XRP)的话,就很难跨网关转账或提现,而瑞波币则可以在任意网关之间自由流通。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这一系列改进的代价是牺牲了点对点支付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瑞波币的绝大部分(770 亿 /1000 亿)掌握在其开发公司(Ripple Labs)手中,这也一直是该系统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Stella 同样在技术层面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它采用了一种称为「联邦协议」的技术,它可以实现快速的交易确认和结算,并通过连接不同的支付系统和货币之间的桥梁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支付和货币兑换。
同时,比特币雷电网络等项目也在不同层面做出了改进,使得加密货币转账更加便捷。
然而,这一系列技术革新只解决了加密支付在易用性方面的问题,在交易双方达成互信上的问题依然存在。
中心化清算——信任
清算和结算两个词往往被人所混淆,在进一步论述之前我们先明晰一下概念:
清算(Clearing)通常指的是交易双方之间的匹配和核对。在证券交易中,清算指的是买卖双方经纪商将买方和卖方的证券持仓和资金进行匹配、确认、调整和交付的过程。在现金交易中,清算指的是支付系统将银行账户之间的交易资金流转进行匹配、确认和结算的过程。在清算过程中,交易双方会将交易信息提交给中央结算机构或清算机构,以便进行清算处理和结算确认。
结算(Settlement)通常指的是清算后最终的交易结果和资金支付,也就是交易的最终确认和结算。在证券交易中,结算指的是证券的最终交付和付款的过程,以确保证券和资金的安全到达交易双方。在现金交易中,结算指的是支付系统将资金转移至买方账户并从卖方账户扣除相应资金的过程。在结算过程中,交易双方会核对清算结果,并将资金从一个银行账户转移到另一个银行账户。
清算的核心在于互信。为了达成这个互信,同样需要交易支付系统本身以外的事物来辅助。先前的解决方案大多是通过中心化大平台来增强对链下身份的 KYC,从而使得在平台上交易的双方来增强互信。现有的大型线上支付项目基本属于此类,如 Alchemy Pay,MoonPay,以及各种交易所推出的出入金平台、虚拟信用卡等。虽然这些产品在具体形态、功能上各有不同,但底层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同时,这些平台有时也会充当支付用户的交易对手方,用平台所持的大量存量资金来做市,进一步提升易用性。不过这种解决方案的代价是去中心化程度的进一步降低。
前沿研究方向
链上身份聚合(DID)——另一种信任
正如前文所说,大平台的代价是中心化的丧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新兴的加密货币支付平台和协议如 Oasis Network、NEAR Protocol 开始采用链上身份聚合的方法。链上身份聚合是一种将多个身份信息聚合到一个身份中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用户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实现身份验证和交易处理。
具体来说,链上身份聚合可以将多个加密货币地址和身份信息聚合到一个加密身份中,从而实现统一的身份验证和管理。这种方法可以确保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并且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加密货币支付平台和协议之间自由地进行交易和管理他们的数字资产。
此外,链上身份聚合还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同的加密货币支付平台和协议之间进行身份验证和交易处理,从而促进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支付网络的发展和创新。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用户需要依赖于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来进行交易和管理数字资产,同时也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流支付——Crypto Native 的信任和易用性结合
传统支付受制于信息单向流动和物理结算批次的限制,只能通过批量转移的方式来完成。区块链、加密货币技术的出现使得「像水一样的涓涓细流」一样的流支付在工程上变得可能。
信任: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双向实时流动,这也是实现流支付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支付系统中,支付信息和结算信息通常是单向流动的,这意味着,当交易发生时,银行需要向商家发送付款指令,这个指令包含了一系列交易信息,例如交易金额、时间和地点等。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实时流动,这意味着,当交易发生时,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动信息可以实时地在网络中进行广播和确认。这样,支付方和收款方都可以实时地了解交易状态和资金流动情况,从而实现流式支付。
易用:从物理结算批次方面来看,加密货币的无限可分性是实现流支付的关键因素之一。小额实时支付意味着支付系统必须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和资金流动信息,以完成结算。这种结算方式因为支付的数量太少,很难满足银行的最低结算门槛,从而造成了支付延迟和不便。加密货币采用了无限可分性的设计,使得它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单位,对于小额支付非常有利,因为它可以进行任意金额的支付,从而提高了支付的效率和便捷性。
目前,市面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支付项目包括 Sablier、Zebec、Superfluid、Roketo 等。不过多数项目仍受制于以太坊主网 Gas 费高昂、新公链性能、稳定性、可信度有限,其用户体验尚不尽人意。或许 Layer2 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流支付的发展。
商业化层面
发展历程
加密支付的先河可追溯至 2010 年 5 月 22 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程序员 Laszlo Hanyecz 用 10000 枚比特币买了两块披萨,被视作第一次使用加密货币进行的支付。随后,加密货币支付不断创新前行,可概括为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 初创阶段:2009 年,比特币诞生,开创了加密货币的时代。在此阶段,加密货币支付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主要用于一些技术爱好者和早期投资者之间的交易。
2. 探索阶段:2011 年,一些初创公司开始将加密货币支付引入到其商业模式中。例如,Coinbase 于 2012 年成立,成为美国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从而推动了加密货币支付的应用发展。
3. 商业化阶段:2014 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接受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加密货币支付进入了商业化阶段。此时,一些支付公司开始涉足加密货币支付领域,例如 BitPay 和 Coinify 等。
4. 创新阶段:2015 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新型加密货币支付协议和平台出现了。例如,Ripple 推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快速跨境支付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支付的效率和便捷性。
5. 平台化阶段:2017 年,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爆发和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支付平台和协议涌现出来。例如,OmiseGo 和 Request Network 等项目旨在建立去中心化的支付网络,以支持加密货币的流式支付。
6. 应用拓展阶段:当前,随着加密货币技术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加密货币支付正逐步走向普及。一些领先的支付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加密货币支付整合到其支付体系中,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支付体验。
现状分析、和传统支付的对比
目前,加密货币支付可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细分赛道:
1. 出入金交易:入金指用法币来交换加密货币,出金指用加密货币来交换法币
2. 链下传统实体产业交易:指直接用加密货币购买传统实体经济中的商品或服务
3. 用于线上创新场景交易:指用加密货币进行区块链原生场景的交易,如流支付
从流量上来看,有如下的关系:从事加密货币支付的公司的商业模式基本都是获取上述各环节中的资金流量,进而收取手续费用。
产业链分析
入金
目前,在不考虑 C2C 等 OTC 渠道的前提下,用户入金的流程大致如下:用户会首先将法币转入第三方出入金项目。这个转入的流量入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第三方出入金项目的平台转入资金,如 Ramp Network,Transak,MoonPay 等。
• 用户也可通过出入金聚合器来转入资金,聚合器与多个第三方出入金项目相关联,用户可以同时看到多个独立出入金项目的汇率和费率。如 Alchemy Pay 等。
• 同时,用户也可通过中心化交易所买币的入口来入金,中心化交易所在此过程中实际上起到了出入金聚合器的作用。目前,主流中心化交易所基本都有提供此类功能,不同币种手续费有所不同。
在收到法币后,这些独立出入金项目会将法币资金转给提供加密货币 / 法币交易对流动性的做市商,将用户的法币转入做市商的银行账户,做市商确认收款后,在链上将加密货币转入用户提供的钱包地址。做市商一般是大型银行如 Silvergate bank(已破产)和 Signature bank,稳定币发行商(如 Tether 和 Circle),或是持有大量在手存量资金的中心化交易所(币安、Coinbase、Kraken 等)
费率结构方面,入金项目可能产生的费用来源包括:
• 法币支付渠道收取的费用:如信用卡发卡商、Paypal、Apple Pay 等收取的手续费。
• 法币到加密币的汇率费:交易金额的百分比或者卖方汇率里隐含的差价。
• 分销商加成:交易金额的百分比或者卖方汇率里隐含的差价。例如独立出入金项目会在中心化交易所供应的汇率上加成,出入金聚合器会在独立出入金项目供应的汇率上再加成。因此,中间商的数量越多,费率越高。
• 区块链网络费:用户使用自托管钱包时(需要提供公钥),矿工把加密币从出入金平台钱包地址转移到用户钱包地址产生的费用。
出金
由于出金的标准流程和入金类似,仅仅是在货币流向上反转,多数提供入金服务的项目方也同时提供出金服务,因此现行分析往往将出金和入金放在一起来讲。
但实际上,加密货币出金的难度要比入金的难度大的多,主要原因为:
1. 可逆性不同:
传统的银行转账等支付方式具有可逆性,即在出现错误或欺诈行为时,用户可以向银行申请撤销交易。而加密货币交易则通常是不可逆的,一旦交易完成,就无法撤销。因此,交易平台和钱包通常会对出金进行更严格的审核和验证,以防止欺诈和错误交易。
2. 安全风险更高:
由于加密货币交易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因此加密货币出金需要用户提供相应的私钥或密码,以确认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但如果用户的私钥或密码遭到盗窃或泄露,那么就会导致加密货币被盗或丢失,因此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通常会对出金进行更加谨慎的审核和确认。
3. 法律监管不完善:
由于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和法律体系相对薄弱,因此交易平台和钱包通常需要更加谨慎和审慎地处理出金申请,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和监管风险。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对加密货币交易进行限制和禁止,这也可能导致加密货币出金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困难。
在各类出入金项目中,用户在入金时往往只需开设最基本的账户,提供基本的信息和支付渠道即可完成。因为交易平台可以通过支付渠道的审核和验证程序,确认入金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时入金的资金来源也相对容易核实。
然而,用户在出金审核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交易历史记录检查、资金来源审核等一系列严格的审核程序。因为在出金过程中,平台需要确保出金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以避免欺诈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因此,平台需要对出金的申请人进行身份验证和交易历史记录检查,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平台还需要对资金来源进行审核,以避免资金来源不合法或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
传统实体支付
加密货币有一定的机会,在部分场景下替代法币作为实体经济中的支付媒介。例如,商家可以在其网站或应用程序上接受加密货币支付,并将相应的商品或服务发送给客户。类似地,一些实体店铺和服务提供商也开始接受加密货币支付,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支付需求。
然而,加密货币支付目前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同时面临着来源于传统支付手段的激烈竞争:
首先,传统线上支付手段(如 Visa、Mastercard 等信用卡、Paypal、Apple Pay、Google Pay)在实体经济支付领域已经具有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市场地位,拥有大量的商家和消费者用户,具备良好的支付体验和支付保障能力。这使得加密货币在实体经济支付领域的竞争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数据显示,PayPal 在 2022 年活跃用户数达 4.3 亿,而加密货币支付 Top1 项目 Alchemy Pay 仅有 200 万左右的用户,其余 Crypto+ 实体支付项目的用户数更少。而加密货币用于实体经济支付,可以说是一门靠流量的生意,这是因为支付本身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用户数量,即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在加密货币支付领域,用户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商家和服务提供商将接受加密货币支付,从而进一步促进加密货币的使用和推广。
具体来说,加密货币支付的网络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家采用加密货币支付的增加:随着更多的商家开始接受加密货币支付,消费者使用加密货币支付的动力也会增强,从而促进加密货币的推广和普及。
2. 加密货币支付的便捷性和低成本: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加密货币支付具有更高的便捷性和低成本,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加密货币支付的推广和应用。
3. 加密货币支付生态系统的壮大:随着加密货币支付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支付平台、钱包和支付网关等,加密货币支付的使用和推广也会更加便利和广泛。
但同时,传统支付领域也具备这些特性,而且从既有存量的网络效应中获利比加密支付大得多。
其次,虽然加密货币支付具有更低的交易费用和更快的交易速度等优势,但是对于商家和消费者用户来说,传统线上支付手段具备更加完善的支付生态系统,包括支付平台、支付网关、支付处理器、信用评级等方面的服务,这为商家和消费者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可靠的支付体验和保障。相比之下,加密货币支付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不稳定性。
此外,加密货币支付的推广和普及还受到一些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限制,如各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这也给加密货币在实体经济支付领域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由于支付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新兴的加密货币支付在与已经成熟的线上支付工具的竞争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加密货币支付需要进一步完善支付生态系统、提高支付体验和保障能力、加强监管合规等方面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与线上支付工具竞争,进一步拓展支付市场份额和应用场景。
区块链原生新兴场景支付
NFT Checkout
2021 年开始的 NFT 市场的火热为圈外资金流入加密货币领域提供了另一条渠道,用户为了购买 NFT,需要先将法币兑换为加密货币,再用加密货币去购买 NFT。对于圈外用户来讲,学习加密货币技术层面的各种概念是一个痛苦而麻烦的过程,很多时候他们的需求只是想用口袋里的钱换取喜欢的 NFT。
一些出入金平台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与 Opensea 等大型 NFT 交易平台合作,为用户提供直接用银行卡里的法币购买 NFT 的一站式服务,从中收取较高的手续费用。以 Moonpay 的 NFT Checkout 产品为例,其工作流程为:
• MoonPay 负责将用户的法币换为加密货币,购买 NFT,然后将 NFT 发送给用户的钱包。
• 在结算层面,卖家、项目方和平台将在 T+1 天后获得 USDC 结算。
由于使用该类服务的用户更「懒」,因此他们愿意为此支付相对更高的手续费用。Moonpay 的 NFT Checkout 交易手续费率为 3.5%(至少 4 美元)。先行者 Nifty Gateway 的手续费更加高昂,创立之初对每笔交易收取 15% 的手续费),在 2021 年月度交易额能接近 1 亿美元。
从本质上来讲,这和上文中所讲的出入金服务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更多的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入金流量渠道。
流支付
流支付的技术原理在前文中已有论述。
在商业化层面,流支付对于市场来讲是一个刚需。在 Web2 世界中,我们通常习惯于一次性支付费用以获得服务或商品,但是很多服务并不是一次性提供的。当我们一次性支付费用后,可能会遇到潜在的问题。例如,现在大家在雇佣健身教练、购买线上课程、观看电影、听音乐、看电子书时,通常会支付全部的费用。但是如果商家提供的服务未达到预期,就可能会出现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对于这种 C 端场景,流支付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交易双方在事先按照服务费的总价,并按照时间设定支付比例,通过流支付程序,按照固定程序来执行,而当消费者对服务有异议时,可随时停止支付并终止服务,合理的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在传统企业运营中,由于服务或商品提供的进展需要一定时间,而采用一次性支付方式可能会导致供需时间点的错配问题。例如,对于一些需要预付款的生产制造企业,在供应商提供材料后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生产,而一次性支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不足,甚至可能无法完成生产,造成生产延误和订单取消。流支付可以将支付过程分解为多个小额支付,根据服务或商品提供的进展情况进行付款,从而避免了一次性支付所带来的压力和风险。通过流支付,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进行支付,减少了资金运营压力,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效率。
因此,流支付能够适用于较多的场景,比如听歌、看电子书、充会员、租借、资询、停车,甚至是投资、融资等等,而在未来,流支付将对价值流、营运资本管理、物联网支付,甚至大公司的估值模型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正如前文所论述的,这种流支付场景银行并不适合通过银行(以及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实现(尤其是跨行、跨国之间),所以智能合约以及加密资产天然的适合这种支付场景,只要这个过程执行的成本低即可。
Sablier 是第一个实现流支付的协议,虽然功能上的薄弱限制了 Sablier 的大规模采用,但 Sablier 为后续众多流支付协议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创始人 Paul 在 2018 年曾提出 EIP-1620: Money Streaming,旨在为 Ethereum 制定一套流支付的标准,该提案也促成 Sablier 于 2019 年上线。然而 EIP-1620 提案后续发展停滞,现处于停滞(未完成)状态。Sablier TVL 历史峰值 1.57B USD,但时至今日只剩下几百万 USD,几近归零。
Source: DefiLIama
创立于 2021 年的 Superfluid 作为后起之秀,在合约设计相较 Sablier 做了诸多改进,且能为用户提供比 Sablier 更优秀的体验。但目前 TVL 仅 164 万美元。
Source: DefiLIama
市场规模
出入金
从测算逻辑上讲,加密货币出入金业务市场规模 = 加密货币年度出入金额 * 手续费率。
然而,正如前文所讲,出入金业务的本质是对流量的截取,不同类型的出入金项目截取流量的方式、可触达用户种类差别很大,很难通过一条自上而下的分拆逻辑链条来测算。
同时,受制于近日 Silvergate 破产、Signature 逐步退出、币安暂停美元出入金等事件的影响,出入金业务的波动也很大,使得预测长期赛道走向更加困难。
传统实体支付
根据麦肯锡报告,2021 年全球支付行业收入达 2.1 万亿美元,如果按照 9% 的年化增长率来算,2026 年全球支付行业收入将达到 3.3 万亿美元。
Source: Mckinsey 2022 Global Payments Report
加密货币用于实体经济支付与传统线上支付直接构成竞争,实际上是在上述市场规模中分蛋糕。从头部项目用户数量级上粗略的看(例如用 PayPal 用户数 4.3 亿和 Alchemy Pay 用户数 200 万进行对比),加密支付的渗透率仅占不到 1%。
根据增速和渗透率的加密货币用于实体经济支付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如下:
区块链原生新兴场景支付
NFT Checkout
该部分业务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 NFT PFP 项目的破圈,不过自 2022 年以来随着 NFT 市场同加密货币大盘一同步入熊市,此类资金流量逐步变少,未来可持续性同 NFT 市场的破圈可能性关系较大。
流支付
流支付业务的测算基本面逻辑同样为交易额 * 手续费率。
由于流支付的时效性较强,很少会有人向流支付平台一次性充入大量资金,因此流支付的 TVL 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项目未来潜在的交易额。不妨假设用户平均会在 3 个月内花费掉已经充的钱,则每年的交易额 = TVL * 12 / 3
竞争情况
目前,加密支付市场错综复杂,头部项目往往覆盖前文所述的多个赛道,同时受制于数据可获取性,很难对上述每个赛道内部的竞争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在此,我们对目前涉及头部项目的情况进行总体概述:
出入金
具体费率方面,主要中心化交易所的费率情况如下:
主要的独立出入金项目费率如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独立出入金项目受制于流动性,往往对用户出入金额度有所限制。
主要出入金聚合器的费率情况如下,具体的实际费率取决于所使用的支付方式和交易数量:
传统实体支付
下表列出了能够使用加密货币购买实体经济中产品的头部项目的情况:
区块链原生新兴场景支付
NFT Checkout
目前,主要的 NFT Checkout 项目情况如下:
流支付
目前,主要的流支付项目情况如下:
监管合规
美国
在美国,加密货币支付公司开展业务需要获得货币服务业务(Money Services Business,MSB)牌照,这是根据美国银行保密法规定的。MSB 牌照是指针对提供货币传输服务的企业和个人,这些服务包括转账、预付卡发行、汇票等等,加密货币支付公司的业务模式符合这个范畴。
申请 MSB 牌照需要遵守美国联邦反洗钱法规的规定,包括 KYC 和 AML 等要求,以确保支付公司不被用于非法活动。申请人需要填写一份申请表并缴纳相关费用。MSB 牌照是各州通用的,申请不需要保证金,注册美国当地公司申请税号就可向 FinCen 金融管理局申请 MSB 牌照。
同时,加密货币支付公司开展业务需要取得汇款法案(Money Transmitter Laws, MTL)牌照。MTL 是做到各州合规,并且可以完全从事法币交易、数字货币业务。公司不具备在美国多年金融资质的话,必须先申请 MSB 做备案,再申请各州 MTL 牌照。
美国 MSB 和 MTL 牌照申请所需时长较久,在美国 47 个州拿到 MSB、MTL 牌照需要约两年时间和数百万美元的律师咨询费用,目前已获得的牌照将成为各家公司短期内在美国经营业务的核心壁垒。
加拿大
类似的,加密货币支付公司在加拿大开展业务也需向加拿大金融交易和报告分析中心(FINTRAC)申请加拿大 MSB 牌照,申请时 FINTRAC 会审查申请者的身份验证、业务模式、反洗钱措施和 KYC 等要求。
英国
加密货币支付公司在英国开展业务需要获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下发的电子货币机构(E-Money Institution, EMI)牌照。电子货币的完整许可不受时间或活动领域的限制。因此,英国电子货币机构执照持有人可以在欧洲经济区(EEA)提供任何形式的服务,而无需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办理许可手续。获得英国许可后,电子货币机构可以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通行证的方式在其他欧洲经济区成员国提供服务(获得其他欧洲国家进一步授权的许可提供服务)。
香港
加密货币支付公司在香港开展业务需要向香港海关申请香港货币服务经营者(Monetary Service Operator)的牌照。香港海关是香港规管货币服务经营者的当局。任何经营货币业务的企业都必须向海关关长申领牌照。
不过,目前香港对于加密货币支付的监管框架仍较为模糊,加密货币在香港不被视为法定货币,而虚拟商品如 NFT 则暂且不在 MSO 的规管制度范围内,亦不受法律直接规管。
新加坡
加密货币支付公司在新加坡开展业务需要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申请数字支付(Digital Payment Token,DPT)牌照。DPT 牌照适用于从事数字支付代币服务的公司,包括提供数字支付代币的账户和钱包、买卖、兑换或交易数字支付代币(如加密货币)以及跨境汇款和转账服务。
发展趋势展望
出入金
出入金主要受到市场对于加密货币的需求和普及度的影响。如果加密货币市场的需求和普及度增长,加密货币出入金业务也将随之增长。不过,监管政策的趋势将直接影响加密货币交易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出入金业务的景气程度。
就赛道内部的竞争而言,流量截取能力是出入金公司业务竞争的关键。
加密货币实体支付
目前,加密货币实体支付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消费者、商家对于加密货币的接受度较低。
从易用性上讲,在北美、欧洲等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电子支付体系的地区,居民已经习惯使用 Paypal、Venmo 等成熟的电子支付工具,转而使用加密的支付方式的意愿较低。同时,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监管机构对于新型支付方式的监管政策相对较为严格,加密支付需要遵守的法规和规定较多。而成熟的传统电子支付公司大多已经获取了相对应的牌照,在合规方面的经验也更加丰富。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支付市场相对较为落后,传统的支付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加密货币支付的便捷、低成本以及普及性等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为显著,有望推动其迅速普及。同时,加密货币支付可以突破传统支付方式在跨境支付、虚拟商品支付等领域存在的种种限制,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境贸易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此外,发展中国家中的「数字原住民」数量庞大,他们更加适应新的数字支付方式,因此对于加密货币支付的接受度也更高。
区块链原生新兴支付
NFT Checkout
NFT Checkout 赛道的景气程度与 NFT 破圈的情况相关性较大,使用 NFT Checkout 的用户大多是 NFT 市场的新进入者,散户居多,他们对区块链底层技术不够熟悉,在钱包、出入金等路径易用性较低的前提下,倾向于采用 NFT Checkout 的方式,直接一步式的购买 NFT,同时也愿意为此过程支付相对较高的手续费用。
流支付
流支付使得 real-time finance 成为可能,对于传统支付、电子商务乃至金融和企业管理运营可能有颠覆性的影响。目前,流支付主要应用于一些按时间计费的服务场景,如在线教育、游戏、健身等,未来可能会应用于更多的场景,如物流、社交网络等。同时,当前大多数流支付服务只支持少数几种数字货币,未来可能会支持更多种数字货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不过,流支付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可靠性仍有待提升。作为一项支付手段,首先要使得交易双方达成互信。如果交易过程的互信度无法保证,那之后的易用性等发展因素均无从谈起。
Superfluid 已有前车之鉴,该项目于 2022 年 2 月 8 日遭受黑客攻击,攻击者盗走了价值超过 1300 万美元的各类代币,而攻击者能成功的核心原因是项目合约中的一个函数存在严重的逻辑漏洞,对于参数校验不够严谨,使得攻击者将合约构造中的数据替换为自定义的数据,为发起攻击提供了机会。事件发生后,项目 TVL 降低了近 50%,至今仍未恢复到之前的最高点水平。
头部项目介绍
Alchemy Pay
发展历程
Alchemy Pay 创立于 2018 年,主要经营出入金、加密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总部位于新加坡。
Alchemy Pay 于 2020 年发行了用来支持产品生态的代币 ACH,市值最高曾达 4.84 亿美元,目前市值 1.67 亿美元,完全稀释市值 3.28 亿美元。目前,ACH 在各大主流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Coinbase、MEXC、火币等均有上线。
Source:Coinmarketcap
目前,ACH 在各大主流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Coinbase、MEXC、火币等均有上线。
Source:Alchemy Pay
同时,Alchemy Pay 积极进行对外投资,以扩张在加密支付领域的布局。Alchemy Pay 于 2023 年 2 月收购了社交数字资产投资平台 Bit.Store 15% 的股份。Bit.Store 是一个于 2020 年推出的社交数字资产投资平台,此后 Bit.Store 将能够使用 Alchemy Pay 的 Visa、Mastercard、Google Pay、Apple Pay 等支付功能。
公司在东南亚等加密支付需求潜力大的地区布局较广,在新兴市场的渗透率高。目前,公司已与如下新兴市场本地电子支付商务服务商达成合作:
产品介绍
Alchemy Pay 目前有三类主要产品:
出入金
公司与超过 300 家国际线上支付机构达成合作,为用户提供多种出入金渠道,服务已覆盖 173 个国家,支持超过 50 种法定货币入金,用户可直接兑换 50 余种蓝筹加密货币。截至 2023 年 2 月,公司注册账户数已超过 200 万。
Alchemy Pay 支持的支付渠道;Source:Alchemy Pay
公司出入金产品操作步骤较为简介,用户体验流畅,只需几步即可完成。
Alchemy Pay 的支付通道;Source:Alchemy Pay
加密货币支付
Alchemy Pay 提出了一种实时的跨网关加密货币、法币混合底层技术方案,允许用户在系统内将加密货币与法币实时兑换、结算,支付端的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加密货币 / 法币作为支付手段,而收款端则可以选择接收加密货币或者法币进行收款。
具体产品层面,Alchemy Pay 为商户提供能够支持加密货币支付收款的网关,使得他们可以通过收款码来接收加密货币支付,同时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加密货币收款服务。
Source:Alchemy Pay
同时,Alchemy Pay 为想要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的消费者提供加密支付通道如手机 App,用户可将钱包中的加密货币在支持加密支付的商户直接消费付款。
目前,公司已同下列电商平台、连锁商家、品牌方达成合作。
Source:Alchemy Pay
Alchemy Pay 除了能够作为提供加密货币的付款支付外,还能够进一步为其他的商业场景如电商网站、钱包商、游戏开发商等提供 SDK/API 接口方案,实现自定义转账通知、价格查询、更新订单状态等功能。
目前,公司对加密支付收取 1% 的手续费用,其生态代币 ACH 可用来抵扣手续费。
NFT Checkout
公司的 NFT Checkout 产品能够使得用户直接用 Visa、MasterCard、Apple Pay、Google Pay 等线上法币支付手段来买卖 NFT,简化了用户对 NFT 的消费流程。目前,公司 NFT Checkout 产品手续费用约 3%。
Source:Alchemy Pay
核心技术
互操作性上,Alchemy Pay 通过区块链网络的适配层为基础,其支付共识协议可以在各种公链部署,整合 LightningNetwork、RaidenNetwork、StateChannelNetwork 为一体化网络。
安全性方面,Alchemy Pay 基于机器学习的风控反欺诈及量化交易模型来保证自身系统的安全,以此来保证生态内用户交易的安全可靠性。
监管合规进展
目前,公司在全球各地已取得的加密货币、支付牌照包括:
• 美国:MSB 牌照
• 印度尼西亚:BI 牌照(Bank Indonesia-Fund transfer operator)
• 立陶宛:虚拟货币钱包、交易所牌照
目前,公司正在申请流程中的加密货币、支付牌照包括:
• 美国:MTL 牌照
• 加拿大:MSB 牌照
• 英国:EMI 牌照
• 香港:MSO 牌照
• 新加坡:DPT 牌照
团队成员
公司核心团队成员约有 60 名,管理团队多在对应领域有过超过 10 年的业务经验,核心技术团队成员拥有在支付大厂的 CTO 开发经验。
管理团队
公司 CEO Molly Zheng 有超过 20 年的国际支付行业经验,历任 Paypal 中国高级顾问,汇丰(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服务业务高级副总裁,通用电气消费金融部总监,MasterCard 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等职。
负责产品的合伙人 Shawn Shi 有超过 10 年的互联网产品经验。历任众安科技副总裁,众安保险高级产品总监,微指数联合创始人,奇虎 360 市场中心在线营销负责人。
负责战略发展的合伙人 Train Luo 拥有 25 年人力资源相关经验,曾任滴滴出行全球招聘负责人,联想控股副总裁,大疆 (DJI) 创新副总裁,CT Partners 中国区总裁等要职。
负责运营的合伙人 Lance XU 有 12 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和运营管理经验,8 年电子消费产品行业经历,是前知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联合创始人。
负责财务的合伙人 Terry CHAN 是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曾供职香港普华永道,在上市公司审计,首席财务官,公司合规方向拥有超过 10 年以上经验,在公司 IPO,监管机构检查,并购,公司内控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曾协助众多公司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负责项目管理的合伙人 Bin Liu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0 年项目管理经验。资深区块链投资人,历任中国民生投资集团高级项目总监,中国银联高级项目经理。
MoonPay
发展历程
MoonPay 成立于 2018 年,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创立之初主要经营出入金业务,在 2021 年 NFT 市场火热之际开始大规模布局 NFT 业务,提供 NFT 账户托管、Checkout 直购、代发行等服务。
截至 2023 年 2 月,公司已融资 6.48 亿美元,估值达 34 亿美元,投资者包括 Tiger Global,Coatue,Paradigm 以及大量明星如 Justin Bieber。
MoonPay 不计划发行自己的代币,公司目标是 IPO。
产品介绍
公司目前有三类主要产品:
出入金
MoonPay 是目前加密货币出入金的龙头项目,注册用户数超过 500 万。MoonPay 出入金使得用户能够使用信用卡中的资金直接购买加密货币。
覆盖面上,MoonPay 支持超过 160 个国家和地区的加密支付,支持超过 80 种加密货币和 30 余种法币的兑换。
支付手段方面,目前 MoonPay 支持信用卡和借记卡(Visa & MasterCard)、移动支付(Apple Pay & Google Pay & Samsung Pay)、账户对账户支付(ACH 转账&电汇&开放银行等)等渠道的支付。
流动性供应方面,MoonPay 从 Coinbase、Binance、Bittrex、Bitstamp、Okex、Kucoin 和 Bequan 等大型资金供应商处获取流动性支持。
手续费方面,目前 MoonPay 通过信用卡支付入金的手续费率是 4.5%,通过银行直接转账入金的手续费率是 1%。出金时,MoonPay 收取 1% 的手续费。不过,MoonPay 手续费有最小值 3.99 美元 / 英镑 / 欧元限制,因此对小额频繁出入金不是很友好。
MoonPay Concierge
MoonPay Concierge 产品推出于 2021 年 11 月,类似于 NFT Marker Maker,MoonPay 先用自己的 MoonPay HQ 钱包地址买入 BAYC、CryptoPunk 等蓝筹 NFT,再把这些蓝筹 NFT 卖给明星如 Justin Bieber、Jimmy Fallon、麦当娜等,从中收取手续费。对于这些名人来说,MoonPay Concierge 的角色类似于为他们 NFT 需求提供「白手套」服务的私人银行。
目前,MoonPay Concierge 仅为少部分高净值用户提供服务,公开信息非常少。
值得注意的是,Yuga Labs 和 MoonPay 之间似乎有某种合作关系,MoonPay 的 Concierge 服务不断推动 BAYC 出圈并且帮助 MoonPay 建立了强大的消费者心智。同时,MoonPay 融到的现金或者是公司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了购买 NFT 上,现在 MoonPay HQ 账号仍然持有许多 BAYC、World of Women、Otherland、Moonbirds 等大额 NFT。
NFT Checkout
MoonPay 的 NFT Checkout 产品推出于 2022 年 1 月,允许用户直接用法币资金购买 NFT。
目前,MoonPay Checkout 产品收取手续费率为 3.5%(至少 3.99 美元)。
MoonPay NFT Checkout 与 Opensea、Immutable X 等 NFT 交易所合作密切。在 Opensea 平台上,当用户点击 NFT 价格时,MoonPay Checkout 的界面会首先弹出,引导用户直接使用法币资金来购买 NFT。
监管合规进展
目前,MoonPay 已取得的牌照包括:
• 美国 MSB 牌照
• 美国 MTL 牌照
• 英国 EMI 牌照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行的支付服务临时登记牌照
团队成员
目前,MoonPay 约有 300 名员工,核心的管理团队大多数在伦敦的风险投资及孵化机构 HODL.vc 工作过一段时间。
核心管理层成员
联合创始人&CEO Ivan Soto-Wright:FinTech 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在创立 MoonPay 之前成立了 Saveable,旗下有移动端加密货币交易所 APOLLO 和自动化储蓄产品 OINKY,18 年被 AI 理财助手 Plum 收购。同时,他是 BAYC 和 NFT 圈子内最重要的 KOL 之一,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和社群互动。
联合创始人&CTO Victor Faramond:此前在苹果和法国 SaaS 创业公司 Skello 工作。
首席增长官 Zeeshan Feroz:Coinbase UK 前 CEO,曾主管 Coinbase 在整个英国和欧洲市场的业务。
监管及反洗钱顾问 James Freis: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 FinCEN 主任。
总结
加密支付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现在在加密货币圈内已有相对规模较大的知名项目,但就全球整个支付市场来看,加密支付的体量仍较小,渗透率仅占 1~2%。这对加密支付来讲是个挑战,但对其中的项目也是机遇。未来项目能否从加密支付乃至整个支付领域中脱颖而出,需要既能在技术层面推陈出新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在商业化层面的扩张有章有法,有序推进平台网络效应的产生。此外,从地域上来讲,东南亚、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地区相较于成熟市场有更大的增长潜力,但当地相对较低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以及 Crypto 渗透率或许会对业务扩张带来困难。
目前,MoonPay 和 Alchemy Pay 是加密支付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头部项目,二者都同时经营出入金和 NFT Checkout 服务,但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
- 出入金业务上,MoonPay 的更多侧重于和大型项目如中心化交易所、钱包绑定,通过在这些大型项目中建立流量入口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流量。Alchemy Pay 更多侧重于提升自身产品的体验,通过自己的客户端来引流。
- NFT 方面,MoonPay 和 BAYC、Crypto Punk 等 pfp 老牌蓝筹项目合作较深,而 Alchemy Pay 和 StepN 等兴起较晚的项目关系密切。
- 地域战略方面,二者已覆盖的国家 / 地区、支持货币数相差不大。MoonPay 创始团队对欧洲业务相对来讲最为熟悉,随后向北美拓张,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已取得北美 MTL 牌照,做到各州合规的公司。Alchemy Pay 创始团队华人居多,之后更倾向于在东南亚、南美等发展中地区扩张业务。
- 目前,MoonPay 的发展重心在 NFT 方面,除当下推出的 NFT Coincerge 和 Checkout 业务外,公司还推出 NFT Hypermint 业务,在发行端为 NFT 创作者提供平台服务,简化 NFT 发行流程。
- Alchemy Pay 的发展重心在实体支付方面,与大量实体商家达成合作,提升加密货币支付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作为加密支付头部平台的网络效应壁垒。
- 从市场的反映上来看,目前 MoonPay 估值 34 亿美元,用户数 500 万,Alchemy Pay 代币 ACH 价值 1.7 亿美元左右,用户 / 商户数 200 万。当然,股权估值和代币市值二者与公司内在价值之间的内在逻辑有所不同,高估 / 低估与否需要进一步的测算验证。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Bi123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