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tech 有何潜在风险?
融资
BNB Chain
Web3
中心化是该应用目前最大的风险。
撰文:Beosin
此前,Beosin 曾发表过《Friend.tech 暴露 10 万 + 地址的关联信息,社交类 Dapp 隐私该如何保障?》文章,我们谈到从 Friend.tech 开启邀请制 Beta 测试以来,这款去中心化社交应用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甚至吸引了大牌加密货币影响者的关注。同时文章也谈到 Friend.tech 暴露 10 万 + 地址的关联信息对用户的影响。
目前,Friend.tech 热度愈演愈烈,社交媒体平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分享。对于任何一个火热的项目,我们在参与前都需要关注其潜在的风险,这样才能保障资金安全。Friend.tech 的火热会持续多久?其 Key 的定价模型是怎样的?产品存在哪些潜在风险?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梳理一下。
Friend.tech 介绍
Friend.tech 是构建在 Base 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社交应用,用户需要通过绑定推特和钱包来使用 Friend.tech 并以此获利。Friend.tech 的定位是将用户的影响力代币化,用户可以购买其他用户的「Key」(原名为 Share)以获得和其他用户直接交流的权限。
仅仅在推出的第一周,Friend.tech 上的交易量就超过了 7,000 ETH,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至 9 月 27 日,已有超过 27 万名用户在平台上完成了 792.7 万笔交易。
Source: https://dune.com/21co/friendtech-analysis
Key 定价模型
Key 的定价没有采用传统的订单簿或者去中心化交易所常用的 AMM 恒定乘积模型来定价,而采取了基于当前 Key 在平台上的总持有量的固定价格模型,即 Key 的价格只与持有者数量有关。下文用 S 表示当前持有量。
每一个 Key 被购买时,Key 价格为(S^2 / 16000)ETH。当用户注册完成 Friend.tech 的账户后,用户就持有自己的 Key 了。此时持有量 S 为 1,随后购买该用户第二份 Key 的价格为 1^2/16000 ETH,即0.0000625 ETH。
当用户出售 Key 时,售价为 (S − 1)^2 / 16000。每增加 1 份持有量,Key 的涨幅为 (2S+1)/S^2。值得注意的是,初期 Key 的涨幅非常大,如果出现第 2 份 Key 的购买者,那么 Key 的价格将上涨 300%;但随着持有量增加,涨幅会越来越小,第 11 份 Key 的购买者对于价格的影响约为 19%,不足以涵盖买卖的手续费 ( 在实际交易中,用户在购买或售出 Key 时都需额外支付 10% 手续费 ),需要有更多的购买者进来才能获利。
因此,实际交易中,购买的份数越靠后,回本所需的持有量越多。当 Key 持有量达到 50 时,持有量需要比购入时增加约 10% 才能让用户回本;在回本前,增量用户需要付出的总费用将成指数上升。若用户购入某 Key 的第 100 个份额,将需要等待后续用户购买 11 个 Keys(后续总花费约为 8 ETH),才能卖出回本;而如果是第 200 份 Key,则需要后续购买者花费约 68 ETH 才能回本。
Friend.tech 固定价格模型的优势在于:
(1)早期 Key 价格上升迅速,易制造财富效应和 FOMO 情绪。第 1 份 Key 与第 10 份 Key 的价格相差 100 倍,早期玩家以极小的投入可以获得高倍数以及不错的回报。
(2)价格上涨需要新用户的进入,变相锁仓留住用户。由此激励影响力大的 KOL 进驻 Friend.tech,用户也会选择持有影响力大的 KOL 的 Key 以期望获利。
其劣势在于:
(1)Key 的持有量有上限。上文已分析 Key 后面的份数价格昂贵且回本难度大,这对于新用户的加入是非常高的壁垒。目前 Friend.tech 上 Key 持有量最大为 343,价格为 7.353 ETH。而目前 Key 的总数为 190836,约千分之一的 Key 持有量超过 100。
Data Source: https://dune.com/queries/2969074/4920998
(2)Key 创建者的收入,Key 的价格与 Key 创建者在 Friend.tech 产生的内容几乎无关,这对于一款定位为社交赛道的应用来说缺乏可持续性。
(3)机器人泛滥,无有效反女巫措施。因为 Base 网络的排序器 (Sequencer) 是由 Coinbase 掌控,其他用户无法主动掌握区块的交易排序,因此 Friend.tech 的狙击机器人很可能是用以下策略进行狙击的:
首先,机器人会监控 Base 的 L2CrossDomainMessenger 合约地址,检查与该合约交互的地址是否为 Base 上的新账户。
其次,检测到新账户后,马上开始调用 Friend.tech Shares 合约 (0xcf205808ed36593aa40a44f10c7f7c2f67d4a4d4),在 buyShares() 函数中传入新账户地址和份数,尝试购买该账户最新的 Key。
通过每秒提交多笔 gas 不同但内容相同的交易,尽可能在新账户创建 Key 后第一时间买入。排序器会根据 gas 和接收时间对交易进行打包上链。这种滥发交易和抢跑行为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损害了真实用户的利益。
Friend.tech 爆火原因
推特博主引入流量
作为一款社交产品,Friend.tech 通过将影响力代币化为 KOL 提供了可观的收益。由于 Keys 的定价模型,用户每次购买 Shares,对应的 KOL 都将获得 5% 的交易费用。因此,Friend.tech 对于影响力大的 KOL 是非常有吸引力的,KOL 可以通过 Friend.tech 获得粉丝经济的收益,而 KOL 的进驻又为 Friend.tech 带来了用户数和知名度的提升。而在 TOKEN2049 期间,由于传播效应与聚集效应,不少加密人士尝试使用 Friend.tech。
渐进式网络应用程序(PWA)
Friend.tech 采用 PWA,让其网页应用程序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运行。对于项目方来说,PWA 比起原生应用难度更低,开发周期更短。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有浏览器即可使用 Friend.tech,可以做到即开即用。
推出积分系统与空投
8 月 19 日,Friend.tech 在推特上宣布 Paradigm 将参与其种子轮融资,并且会与 Paradigm 合作构建新的社交工具。同时 Friend.tech 宣布这些积分在为期 6 个月的测试阶段结束后会有特殊用途(即空投)。有 Blur 的空投效益在前,目前 Friend.tech 吸引了一大批空投猎人,为 Friend.tech 贡献数据量。
Friend.tech 衍生工具
FriendSniper
一款电报机器人,提供 Friend.tech 新增用户提醒,Key 狙击买入,跟单交易和限价止盈止损的服务。FriendSniper 的狙击功能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且代码未开源,用户使用时需注意风险。
FrenTrade
FrenTrade 是一个 Friend.tech 的信息聚合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查看目前流行交易的 Key,新上线的 Key 和最新发生交易的 Key 等信息。
FriendMEX
FriendMEX 提供购买 Key,查看 Key 价格走势,显示实时交易等服务,是由前 Paradigm 的研究员 Anish Agnihotri 专门为交易 Key 开发的项目。
Hyperliquid
Hyperliquid 推出了针对 Friend.tech 的指数永续合约 FRIEND-USD,该指数通过多重标准选出 20 个账户的 Key,跟踪它们每份买入价的中位数。该指数每周周三会更新指数中各 Key 的比例因子。
https://app.hyperliquid.xyz/trade/FRIEND
Friend.tech 潜在风险
通过Beosin VaaS工具扫描 Friend.tech 业务合约,结合 Beosin 安全审计专家的分析,我们发现 Friend.tech 有以下风险:
1. 中心化风险,owner 可以无限制的调整手续费率,从而收取高昂的手续费,甚至可以设置 100% 的手续费让用户收不到卖出的钱,也可以设置超过 100% 的手续费率来停用买入卖出功能。
2. 业务逻辑风险,sharesSubject 地址即股权发行人最初可以免费获得 1 股,并且不能售卖最后的 1 股。假设用户买入 1 股后,若发行人卖出,则用户将无法卖出,遭受损失。
3. 由于股权总量越大买价和卖价都越高,可能存在早期大户购入大量股权的情况,随着总量的增加可抛售获利,后期的用户购买的股权则可能产生亏损,参与投资需注意资金风险。
4. 用户注册 Friend.tech 后是由 Friend.tech 生成一个新的钱包。Friend.tech 表示新生成的钱包为 MPC 钱包,私钥只有用户能完整访问。但 Friend.tech 并未经过任何代码审计,其私钥生成和保管流程依然是黑盒。
总结
Friend.tech 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重金融交易属性,社交功能相对非常简单,采用积分空投的方式来实现用户留存,用户需留意相关风险。Key 定价模型适合早期启动,但上限明显,后续 Friend.tech 如何持续获得新用户是一个难题。对于关注 Key 交易的用户来说,围绕 Friend.tech 构建的交易工具和项目陆续上线,此类用户可以使用衍生工具非常方便地进行 Key 相关的交易。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Bi123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