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G:是什么让 friend.tech 成为现象级应用?

Foresight · 2023-10-23 20:05

NFT

融资

BNB Chain

本文从 friend.tech 的产品设计、运营方法、价格模型等多个维度,顺应产品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脉络,比较并总结其他链上多个类似项目的特点,从核心层面揭示其底层逻辑。


撰文:Wendy,IOSG Ventures



Friend.tech 是一款基于 Base 链的去中心化的社交应用,将粉丝经济和链上博弈进行了结合,用户通过购买 token「KEY」进入特定房间浏览内容,用户购买数量的增加会推高 key 的价格,买卖过程中收取的手续费平均分发给平台和房主。


8 月 11 日,Friend.tech 在官方 Twitter 宣布上线,之后不久宣布获得了 Paradigm 种子轮融资,在市场惨淡的情况下俘获了大量流量。截至目前, Friend.tech 累计交易超 1100 万笔,用户地址超 50 万, 其机制的设计也使得项目团队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收入超 2100 万美元。



随着 Friend.tech 的爆火,团队短期高额的回报以及其给 Base TVL 带来的引人注目的成果,L2 和其他公链上的类似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从用户数据和营收来看,目前 Friend.tech 一骑绝尘,但用户体验却时常被人诟病,比如加载耗时过久、卡顿、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在其他链上的类似产品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改进和思考。比如目前 TOMO 和 New Bitcoin City 的 TVL 也都超过了一百万美元,虽然开发上线晚于 FriendTech,但也可以看出他们自己的思考和改进,因此也拥有了一批忠实拥趸。



那么,Friend.tech 从设计到运营,是如何成为风靡一时的现象级产品的呢?本文从产品设计,运营方法,价格模型等多个维度,顺应产品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脉络讨论了比较并总结了 Friend.tech 以及其他链上多个类似项目的特点,试图从核心层面揭示其底层逻辑,让我们潜进去:


起势:关系迁移和简化设计


Friend.tech 利用 Apple id 或邮箱登录后,会进行 Twitter 账户的连接,这对于社交应用早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从零到一建立起新的社交关系非常困难,用户的迁移成本极大,如果我们参考 Web2 社交媒体的启动,亦能发现类似的做法。当 Meta 推出对标 Twitter 的新社交产品 Threads 时,登录环节的设计,与其相对成熟的社交应用 Instagram 进行了连通,用户可透过 Instagram 账户注册使用 Threads,从而减小了拉新的阻力。


Friend.tech 初期采用了邀请码的形式,制造了一定稀缺度和市场的关注,初期入场的单个用户获得的邀请码数量只有不到十个,后续逐渐增加邀请码数量后实现了用户的大量入场,而邀请码的主要传播平台也是 Twitter,这再次证明了 Web2 平台在 sociafi 产品初期启动时的重要性。


除了社交关系的迁移构建,在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方面 Friend.tech 也有一些创新设计。在产品上线第二天,产品内嵌了 Base 官方桥页面,用户在 app 内即可连接 Metamask 等钱包,并且直接从以太坊主网进行转账,这就极大降低了用户的进入门槛和转账交易的复杂程度。而另一 Web3 社交协议 Farcaster,用户在注册登录时需要先通过法币渠道 usd 的支付 12 年费,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新用户入局。



Friend.tech 采用了 PWA (Progressive Web App) 的实现形式,用户可以在浏览器打开网页后保存至桌面,无需下载安装,相对于完整的 app 程序开发侧也更为简单快速,在监管和上架方面也一定程度避免了通过 App Store 分发可能出现的阻碍。钱包方面,FriendTech 与 Privy 合作,采用了 MPC 钱包,这就确保了团队不会掌握用户私钥,且用户每次交易不必再进行签名操作。


发展:社交金融化的投机驱动


在用户入驻 Friend.tech 并转入至少 0.001E 激活账户后,可以以 0 价格购买自己的第一个 key,后续购买者的 key 价格公式为:(S^2) /16000, S 为总体 key 的数量。价格曲线的设计使得每一个进入者都会推高价格,且后加入者推动的幅度会越来越高。而由于购买数量为整数,所以实际的价格曲线是离散的,而非连续曲线,导致实际的购买价格偏高,而卖出价格偏低。而 16000 是团队考虑市场可能参与人数和流动性之后的选择。95% 以上的房间人数小于 50 人,价格低于 0.156ETH,参与门槛较低。



8 月 15 日,官方宣布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发放一亿积分,由于未来的 Token 空投激励预期,使得用户对于 Friend.tech 的参与度更加高涨,TVL 也迎来暴增,一跃成为 Base 链上 TVL 最高的应用。而由于积分发放规则和权重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也引起了社交平台上用户的讨论。平台以积分空投预期对用户行为进行引导,通过前几周积分发放情况倒推,持仓金额是权重最大的指标,其交易和持仓行为也符合 FriendTech 最初的个人 DEX 的定义。大家所认可的几个影响积分的指标有:


  • 持仓总金额
  • 交易频次
  • key 的持仓数量
  • 活跃程度
  • 关注数量
  • key 的自持比例


交易机制设计方面,用户每次买卖,平台将收取 10% 的交易费用,其中一半(即总额的 5%)分配给 Friend.tech 团队,另一半(5%)给房主,作为运营激励。手续费分润使得平台和头部蓝筹 kol 获利较多,以受到用户热捧的 Friend.tech 开发者 Racer 为例,在短短两个个月内,其手续费分润已超过 44 万美元。


但随着用户增多和项目热度上升,各种钓鱼和 rug 事件也时有发生,9 月 30 日,froggie.eth 发推表示自己遭到 SIM 卡黑客攻击,其 FT 账户损失超过 20 个 ETH 的资产,而截至 10 月 5 日, 4 个 FT 用户总共被盗走了 234 个 ETH,黑客们的作案手法大致相同,即通过 SIM 卡攻击侵入 FT 账户并抛售账户上所有的 Key。即使增加了 2FA,黑客会使用盗号恶意代码,一段 JavaScript 脚本,并诱骗目标用户添加其为书签。当用户在 FT 页面时,一旦执行书签,恶意代码会诱骗盗取用户的 2FA 验证,并盗走 Friend.tech 内及其使用的嵌入式钱包 Privy 有关的 代币。这就意味着用户的 FT 地址及相关资金都会被盗走。AVAX 链上的同类型产品也经历了黑客攻击,其智能合约存在漏洞导致其全部的 TVL 被盗走,后黑客同意将被盗的 290 万美元的 AVAX 代币返还(约总金额的 90%)。


(图源@evilcos)


完善:正外部性和价值构建


交易配套设施的完善


由于社交产品中交易数据和行为不够直观,随着 Friend.tech 用户对交易需求的增加,可以看到,围绕 Friend.tech 的生态正在逐渐形成,开发者逐渐开发出了各种工具,比如 Paradigm 工程师提供的数据看板 FriendMEX,将 kol 代币价格进行了可视化,以及新用户和新交易的监控,Parsec, Arkham 针对 FT 开发了专门的数据看板,以及抢跑的自动化机器人。Unibot 上线 FriendTech Snipers bot,支持以下两种模式:用户狙击(User Snipe):支持设置一个用户名列表,并在他们创建新的密钥时进行狙击; 自动狙击(Auto Snipe):如果用户符合设置的最低关注者和粉丝数要求,也可对新创建的 key 进行自动狙击;不收取交易手续费。ETF 形式的 FT 基金的出现,也使得整个生态更加丰富。以 Herro 为例,其筹集了 120ETH 作为初始基金,用于购买头部蓝筹 key,集成房间内内容信息并承诺未来空投对基金持有者进行分润,这样的操作既能以较小的资金成本获得头部 key 的涨幅,共享未来预期的空投收益,也一定程度减小了波动性和风险。



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的改进


Tomo 是在 Linea 上与 Friend.tech 类似的 socialfi, 但采用了 app 开发路线而非 PWA,体验更为流畅,产品设计上有一些不同,聊天区分为了私聊和群聊两部分,持有某个人的 key 可以向 kol 发起一对一私聊,而群聊频道所有信息公开可见。 Key 的价格曲线也平滑很多,价格上升相对较慢。价格设计上与 FriendTech 最不同的一点在于,在 kol 入驻平台之前,其 vote 也可以被买卖,这时候百分之十的交易税中一半会分给 kol ,kol 登录即可认领,对 kol 尝试入驻是一种激励;另一半给协议,极大增加了协议收入。当 kol 入驻后,vote 会更名为 key,feeds 流可以查看热门的 vote 和 key,如果 kol 半年内未入驻,其税收会分给持有者。这种机制的劣势在于变相鼓励了抢跑,房主很难控价,因此也可能没有经营和充值的动力。钱包安全性方面,TOMO 使用了 AA 钱包,并且也内置了 Linea 官方桥,获得了 Linea 项目方的支持,Linea 官方不仅在 Twitter 帮助其进行宣发,也入驻了 TOMO 平台表示支持。



New Bitcoin City 定位为 Bitcoin 上的 Friend.tech, 同样采用了 PWA 开发,支持 BTC, ETH 和 AVAX 支付,迁移了 Friend.tech 和 Star Arena 上的持仓和社交关系,即在另外两个平台上的持仓在登录 New Bitcoin City 时仍然有效且会被聚合。相对 Friend.Tech,其功能更加丰富,群聊支持语音 / 红包 /Gif/ 图片上传,也支持在公开广场发布消息和内容打赏,类似于 Twitter 动态,群聊还内置了五款简单小游戏。为了解决 Friend.tech 中用户(3,3)玩法带来的信任问题,NBC 在合约层面对 3,3 行为进行了约定,强制 30 天不能卖出。房主可以定义进入房间的最低门槛,将 key 碎片化,比如某头部玩家的 key 价格过高时,房主可以选择将入群门槛价格设置为 0.1key;也可自定义 key 的交易抽成,目前默认 8% 给房主,2% 给平台;支持一键批量买 Key 或向多人发送 (3/3) 请求,类似 Blur 的扫货功能。在吸引用户流量方面除了传统邀请码外,还增加了交易所常用的返佣设计。但整体设计过于复杂,且 NBC 作为团队多条产品线中的一部分,运行在后续开发运营持续性有待考证。



其他公链及 L2 也有产品进行了类似尝试,比如 Friend3(@Friend3AI),是一款在 BNBchain 上的 Socialfi 类型的游戏,已经开源且经 PeckShield 审计,目前支持 BNB,USDT 等对创作者进行打赏。截至 9 月 18 日,其已经实现了 12k+ 的 MAU,交易超过 2 万笔。Arbitrum 上的 Cipher 总用户超过五万人,总交易笔数超过 27 万,总金额约 2500ETH。实际上,由于社交产品的网络效应和粘性,一个成功的产品很难完全被复制。如果产品不能在用户体验或奖励机制上有创新性的设计,大多数相似的产品只是昙花一现。


总结与展望


短期流量与长期价值


Friend.tech 上线第一天以来,对其是否是旁氏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唱衰者认为 Friend.tech 短期内推高的价格曲线不可持续,很多用户只是为了投机或获得代币激励,Friend.tech 短期内有如此活跃的交易,长期的用户粘性如何维持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从纯粹金融投机的角度,平方价格曲线确实很难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但实际上 Friend.tech 内用户行为并非只有投机一种,已经有许多群主通过各种方法给 key 赋能,比如分享 alpha 信息,制作工具,online to offline 聚会活动空投礼物等,真正实现知识付费和粉丝经济的产品作用。也有一些活动是依靠在 Friend.tech 中构建的联系而开展。如果对标 Web2 应用,知识星球仅靠类似模式,收取 20% 手续费,年营收也有数亿元。在类似场景下,Friend.tech 实际真真切切实现了社交的作用,以及除了价格波动以外的实际价值,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


如同 NFT 在 2021 年时引发的 NFT summer,NBA 明星球员、金州勇士队的史蒂芬.库里和顶流歌星贾斯汀比伯一掷千金买下 BAYC 头像,以及李宁等企业也参与到 NFT 热潮中,实现了破圈和新用户的引入。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红人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2020 年粉丝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超过 4.1 万亿元,2023 年预计超 6 万亿元。而在 Friend.tech 的产品设计下,粉丝经济或许可以成为其走向更大规模用户的推动因素。目前 Friend.tech 以五十万用户的规模实现了两千万美元的协议收入和四千万美元的 TVL,而随着 AA 钱包,MPC 钱包等技术的发展,Web3 社交应用的用户门槛进一步降低,粉丝经济的巨大市场将向其展开,Friend.tech 类似产品模型仍有想象空间。


社交和金融属性的权衡


Friend.tech 类产品给行业带来了对 SocialFi 产品的新的想象和期望,与 lens 和 CyberConnect 等社交类协议相比,Friend.tech 的参与感和趣味性更强,其价格机制和交易上链打造了一个公平公开的博弈场景,积分激励机制又能够及时引导和调整用户的行为,鼓励更广泛的流动性和价值交换。更强的金融属性无疑是其拥有巨大流量的重要原因,用户的投机和逐利行为成为巨大推手,而在投机之外,其知识付费(手续费分润)的设计又使得房主有一定动力进行运营,从而产生优质内容和社交关系连接,这与用户留存和代币价格增值护卫正反馈;


另一方面,其房间的聊天内容并未上链,这也说明一个好的 SocialFi 产品也无需一味追求全量数据上链,如何兼顾数据主权和好的用户体验,是应用层普遍应该考虑的问题。


Web3 应用层迎来新机会


2016 年 ,Joel Monegro 发表了名为《Fat Protocols》( 胖协议 ) 的文章,核心思想是:区块链和互联网价值捕获模式不同,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大多被应用层捕获,比如 Google、Facebook、阿里、腾讯等,而为互联网提供支撑的 TCP/IP、HTTP 等底层协议并不能捕获价值。区块链则相反,价值将集中在共享协议层,只有小部分价值分布在应用层,由此有了「胖」协议和「瘦」应用的说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公链投资热潮。


如果我们回头看区块链领域的发展,在上个周期,「胖协议」的投资逻辑确实被市场认同,而随着公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成熟,协议和应用不一定是「胖」和「瘦」的关系,而是「前」和「后」,先有基础设施的完善,再有应用层的繁荣。基础设施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才能发挥其技术优势和作用,如何构建 Web3 应用,如何引入用户成为大家所关注的方向。


随着 Friend.tech 的爆火,团队短期高额的回报以及其给 Base TVL 带来的引人注目的成果,L2 和其他公链上的类似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大 L2 的成熟和发展,其在技术和底层基建的优势和叙事已经被市场所熟悉,在此情况下应用层和用户的引入成为了各大 L2 公链所关心和考虑的问题。因此,在产品得到一定审计的安全性保障前提下,许多 L2 官方也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表达了对应用项目的欢迎和支持,如 Linea 官方入驻了 TOMO 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宣发曝光,AVAX 创始人亲自为 FriendTech 类型项目 Stars Arena 站台,即使是在 Stars Arena 被黑客攻击盗走全部资产后也亲自为其进行危机公关,可见基础设施项目方对其生态出现爆款应用的渴望。


Friend.tech 的出现也使得我们也不断思考什么才是好的 Web3 应用:更用户友好(进入门槛低),趣味性强,更好用的 UIUX;团队的不断迭代,选择何种基建对长远发展非常重要;Web3 应用的创业者应思考,从第一个吃螃蟹的新范式领先者到行业持续创新者,如何实现正统性到对协议价值的捕获,完成 web3 第一代社交产品的冷启动,跑出更长的生命周期。我们支持,鼓励并且很高兴看到更多应用层的尝试和创新,尽管很多产品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会指引我们离 Web3 应用的正确打开形式越来越近,直到达成 mass adoption 的目标,实现更广泛的影响和成功。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Bi123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推荐

上一篇:一亿 DOT 解锁前夕,各平行链如何抢位?

下一篇:Worldcoin 做市商还币,近千万枚 WLD 缺口如何补齐?

扫码下载APP添加官方微信
行情机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