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解读 Web3:更好互联网的答案 + 新经济的引擎

Foresight · 2023-04-13 13:54

NFT

VR

Solana

Web3 的魅力究竟是什么,让各界人士为之倾倒,香港各大会议厅、大街小巷充满了对 Web3 的探讨和热议?


撰文:

郑金城 新跃社科大学研究员,Biteye、Mandala Ventures 建设者,Ocean Views 专栏作家

李国权 新跃社科大学教授,新加坡经济协会副会长,全球金融科技学院主席


4 月 12 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人潮涌动,汇聚了港府官员、研究学者、投资机构、金融科技创业者和众多 Web3 爱好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只为参与 2023 年香港 Web3 嘉年华,共同见证香港金融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Web3 的魅力究竟是什么,让各界人士为之倾倒,香港各大会议厅、大街小巷充满了对 Web3 的探讨和热议?答案很明确:Web3 是更好互联网的答案,是后疫情时代新经济的引擎,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根据 Hootsuite 7 月份的数据,全球有 50.3 亿互联网用户,相当于总人口的 63.1%。互联网用户仍然在以每年约 4% 的速度增长。但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隐私权和数据所有权。一些互联网巨头垄断了的市场,可以决定用户的使用权限。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更好的互联网,而 Web3 是目前最活跃、最成功的解决方案。与现有中心化互联网不同的是 Web3 拥抱去中心化,将权利从公司归还到用户的手中,让用户来共同拥有和运营互联网。


在 Web3 时代,数据将被永久地去中心化储存在多个节点,不可篡改也无法窃取,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平台上表达观点,隐私安全得到保护。虚拟经济崛起且可持续,人们可以有另一个数字身份在虚拟空间里工作、学习、社交,超越时空的阻碍,满足精神和物质需求。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 DAO 会渐渐成为替代公司制度的可选组织形式,成员众筹、众智,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达到高度一致,保证组织的公平。


Web3 致力于解决互联网的很多现存问题。在我们介绍 Web3 之前,先看看互联网的发展进程。现在行业内对 Web 的定义和理解混乱,很多从业者对不同阶段的 Web 没有较为清楚的理解,造成交流上的障碍,甚至影响了投资的方向和产品发展路线。所以笔者结合研究机构 Messari 研究员 Eshita 对互联网不同阶段的定义,提出 Web2.0+ 和 Web3+ 两个新定义,以期给行业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参考。


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Web1-Web2-Web3 


Eshita 认为可以分为「只读」的 Web1,「读 + 写」的 Web2,「读 + 写 + 拥有」的 Web3 。


Web1


1989 年,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 Tim Berners - Lee 发明了现在被定义为 Web1 的万维网。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这是一个透过互联网访问的,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资讯系统。


1990 年,第一个网页浏览器诞生。1991 年,网页浏览器向公众开放。从此,万维网成为人们浏览资讯的重要工具。Web1 主要是由专业的作家和记者在静态网页进行单向信息传输。互联网用户在这期间的活动主要是浏览网页信息,很少发表评论或者进行内容创作。 Web1 大致从 1990 年到 2004 年。这期间的互联网服务建立在由互联网社区共同控制的开放协议之上。Netscape,Yahoo 是这期间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Web2


Web 2 这个词由 Darcy DiNucci 在 1999 年发明,由 Tim O'Reilly 进行普及。Web1 的内容审查相对 Web2 较少,由少数互联网公司控制内容,因此人们开始对信息的可信度提出质疑,开始追求表达的机会。2004 年,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Web2,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互联网阶段开始了。互联网科技公司提供了比开放协议更好的软件和服务。用户开始从万维网等开放协议转移到能提供免费服务的中心化服务平台。智能手机的爆炸式增长加速了这一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Web2 更多的是强调互联网活动方式的改变。与 Web1 时期只由公司向用户提供内容不同, Web2 公司也分享由用户产生的内容,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例如发帖、点赞、评论。用户在 Web2 时代既是内容的创造者又是内容的消费者。这期间的代表性公司有 Facebook, Twitter, 新浪博客等等。


Web3


1999 年,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在《编织网络:万维网创造者的原始设计和最终命运》首次表达了他对语义网的愿景:「即计算机能够分析网络上的所有数据——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内容、链接和交易。」语义网的目标是使互联网数据机器可读。2006 年,Tim Berners-Lee 把语义网描述为 Web 3.0 的组成部分,他说「人们一直问 Web 3.0 是什么?SVG 在 Web2.0 的基础上大面积使用——所有东西都起波纹、被折叠且看起来没有棱角——以及一张语义网涵盖着大量的数据,你就可以访问难以置信的数据资源。」


2009 年,Tim Berners- Lee 和 Ching-man Au Yeung 等人发表了 《去中心化:未来的线上社交网络》,提出了建立开放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让用户控制自己的数据。文中强调给予用户隐私权,让用户决定信息的分享对象。此外,还提出将信息存储在用户信任的服务器或者本地电脑,给予用户对数据的所有权。文中还提到使用 URI 作为用户的互联网身份,连接数据和应用。但是 Tim Berners- Lee 的提议缺失一个激励各方的方案,Web2 互联网巨头没有采用。 


同一年, Satoshi Nakamoto 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出了价值可以通过点对点直接进行传播,不依赖不可控的第三方。这为有智能合约功能的 Ethereum 的诞生奠定基础。


在 2014 年启动 Ethereum 后不久,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博士在《去中心化应用:Web3.0 是什么样的》中对 Web3.0 的定义提出了和 Tim Berners - Lee 不一样的观点。他主张用区块链来记录公共信息,保护个人隐私,用智能合约消除对可信第三方的需求。这是第一次将区块链引入互联网的设计,也是加密行业人士普遍讨论的 Web 3.0。而 Tim Berners - Lee 提倡将数据去中心化存储在服务器或者本地电脑,而非区块链,因此很多加密人士更加认可 Gavin Wood 定义的 Web 3.0。有些行业人士和媒体为了方便,用缩写的「Web3」来代替 Web 3.0。


笔者认为,Tim Berners - Lee 和 Gavin Wood 对于更好的互联网的愿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实现的手段有根本性区别,所以这两种 Web 3.0 的定义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应该分别用 Web 3.0 和 Web3 区分开来。Web3 旨在通过去中心化存储、区块链技术和基于社区的自我主权身份,将个人数据的控制权从 Web 2.0 企业手中恢复到用户手中。用户将拥有谁能访问其数据的最终权力。Web3 的实施,旨在通过利用加密货币钱包来赋予用户数据所有权。这些钱包作为一种手段,让用户存储他们的密钥并确保他们的数字身份。用户通过他们的加密货币钱包登录到各种区块链应用程序,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可以决定谁能访问他们的数据,这与 Web 2.0 巨头行使的中心化控制有明显区别。这种访问和管理数据的方法可与使用 Facebook 或者 Google 账户登录相媲美,但关键的区别是,用户对他们的信息保留完全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Web 3.0 旨在通过连接各网站的数据来提高效率和智能。相比之下,Web3 将安全和用户控制放在首位,让他们对自己的数据和身份拥有所有权。


Web 3.0 通过 Solid Pod 来在一个去中心化服务器中存储用户数据。存储在用户的 Solid Pod 的数据不会在任何其他 Solid Pod 中复制或传播。存储在 Solid Pod 中的数据可以由其所有者修改或更新。如果黑客能够获得对用户帐户未经授权的访问,他们就有可能修改存储在 Solid Pod 中的个人数据,且无法最终确定某个特定的修改是由黑客进行的,还是由用户自己或其他有合法访问权的人进行的。而基于区块链的 Web3 ,用户将他们的数据不可改变地、安全地存储在一个通过私钥访问的加密货币钱包中。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性质,以及难以修改的存储在多个节点的数据,Web3 中的数据比 Web 3.0 更加安全的。


Tim Berners-Lee 仍在质疑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作用,Web 3.0 和 Web3 本质上是关于更好物联网不同的解决方案。


2021,众多知名公司对 Web3 赛道的投资和加密货币牛市的推波助澜,人们对 Web3 的兴趣激增,讨论频繁。


Web 2.x+


加密货币不是实现去中心化的唯一方式。目前 Web3 使用门槛高,性能还不能满足大规模应用,并且安全事故频发,我们可以考虑先实现 Web 2.x+,即利用成熟的传统 Web 2.0 技术和区块链的优势来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更好地理解可用的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在 Web 2.x+ 这个更大范围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其中 x 可以从 1 到 9 不等。例如,将 Web 2.0 技术的好处与没有加密货币的区块链平台结合起来的设计可以被称为 Web 2.5,或 2.4,或 2.6。亦或者平台使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但是平台托管用户资产,用户依旧采用账号和密码登录,此时就是 Web 2.x+ 中的一种。最近媒体报道简单地将新型互联网设计称为 Webx,没有小数,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混淆。Web 2.x+ 的去中心化程度低于完全开放、无需许可的区块链与加密货币。


Web3+


笔者认为 Web3 包含了对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和智能合约的整合。虽然对加密货币在 Web3 中的作用现在依然众说纷纭,但我们认为,没有加密货币的区块链可能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来使 Web3 可行、繁荣。我们对 Web3+ 的定义包含了 Web3 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包括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这里的 + 指的是加密货币,跟互联网 + 是不同的概念。通过加密货币,我们能够涵盖 Web3 未来的全部可能性。通过这个定义,可以更好地区分开无币区块链和有币区块链对互联网的不同影响。


(注:以上是笔者对互联网不同阶段的定义和理解。若有不同的观点,欢迎我们联系交流。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以下讨论的 Web3 采用现在行业内常用的定义,即包含加密货币的使用。)


那么,今天大家在新加坡和香港发展的 Web3 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Ethereum.org 在《介绍 Web3》的文章中认为 Web3 的核心是使用区块链,加密货币和 NFT 让用户重新获得所有权。


Not Boring Capital 的 Packy McCormick 把 Web3 描述为由建设者和用户拥有的互联网,用代币进行协调。


剑桥大学贝内特公共政策研究所(Bennet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发布的一份政策简报将 Web3 定义为「推定的下一代网络技术、法律和支付基础设施,包括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加密货币。」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 2022 年 3 月发表的《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中提到 We3 是用户与建设者拥有并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是安全可信的价值互联网,是用户与建设者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系统,是立体的智能全息互联网。


那么 Web3 的核心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 去中心化:所有权由建设者和用户共享,数据去中心化存储
  • 保护隐私:用户拥有隐私权,获取用户信息需要得到授权
  • 无需许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参与 Web3,不会被排除在外
  • 无需信任:基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而非可信的第三方
  • 不可篡改: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可修改,是可信任的
  • 独立自由:每个节点可以独立进行活动,不受第三方影响和控制
  • 互操拓展:不同协议和区块链间可以互相组合,激发创新
  • 原生代币:使用原生的代币进行消费和激励,而非传统货币和支付体系


Grayscale Research 认为,Web 2 手机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地点、时间和原因。这也反过来改变了我们的产品、服务和使用的公司,也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文化和政治。 Web3 元宇宙也有这种可能。


为什么我们需要 Web3?


用户在 Web2 时代为了获取便利的服务,失去了诸多权利。这些公司利用算法根据用户画像,推广针对性的广告和内容,获取丰厚的收入。甚至有可能散布有目的性的假新闻或者具有诱导性的言论。用户提供数据,却不能分享利润,还失去了隐私。内容创作者处于弱势地位,创作成果可能遭遇删除或者封号,很难通过创作分享平台收益。公司采用中心化服务器,受到攻击容易导致网络瘫痪,用户数据泄露或者遗失。各个平台相对孤立,用户需要在每个平台创建身份才能交互,且不具有这身份的所有权。


Web2 互联网科技公司发展壮大还不利于创新。这些巨头会利用流量和资源打压初创企业,更改市场玩法。小企业要么选择被收购,要么在和巨头的对抗中举步维艰。


A16z 的投资人 Chris Dixon 用以下这张图预告了 Web2 平台在生命发展周期中,和用户、生态参与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心化平台发展初期,会招募员工、合作伙伴来创造良好的服务,用补贴的方式吸引用户,以此来获得多方面的网络效应。随着市场占有率扩大,中心化平台的能量超过了用户和生态参与者。到了 S 曲线顶部,中心化平台和生态参与者的关系从正和状态变为零和状态。此时他们最容易的成长方式就是将用户数据货币化,与生态参与者争夺利润。对于生态参与者来说,这种从合作到竞争的变化就像一个诱饵。一些创业者、开发人员、投资人开始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


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Web3 会是正确的答案吗?让我们看看 Web3 具体能带来哪些改变。


所有权


NFT, 即非同质化通证,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因为其非同质化的特性,可以作为数字凭证来确认用户的所有权。NFT 可将艺术品、音乐、影视,甚至现实世界资产如房地产进行通证化,确保所有权的公开、可验证以及不可篡改。


以 NFT 在游戏领域的应用为例。Web2 游戏厂商对游戏拥有绝对控制权,可以修改角色,禁止玩家账号。如果厂商倒闭,玩家辛苦修炼的角色和收集的装备,也将随之消失。玩家付费不是购买商品的所有权,而是一种租赁使用权。而 Web3 的游戏,角色和装备以 NFT 的形式由玩家自己控制,游戏厂商无权修改和禁止。如果游戏设计得不好,或者厂商决定停止运营,玩家可以将角色和装备转到其他游戏中玩,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用户甚至可以将道具售卖给其他玩家,实现经济价值。


抗审查


Web2 公司会要求用户遵守平台规则,Twitter、Facebook、Youtube 等中心化社交媒体会对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可以随意关闭一个账号,使用户和和朋友或者粉丝失去联系,发表在平台上的作品可能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然而 Web3 的社交平台,让用户的内容以 NFT 的形式去中心化存储在 IPFS、Arweave,不用担心内容审核不通过或者被删除。


再比如去中心化区域服务如 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 、Unstoppable Domains, 用户可以无需许可地登记不可篡改的域名。


Web3 的底层区块链由分布在世界的多个去中心化节点进行验证。任何人在满足质押条件或者挖矿条件后,可无需许可地成为区块链的验证节点。只要底层公链平稳运行,智能合约完善并且无法修改,Web3 应用就会持续运行,无法关闭。


隐私保护


Web2 公司读取用户数据获取经济利益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人们为了便利的服务放弃了自己的隐私。而 Web3 旨在保护用户的隐私,应用获得用户数据之前需要先取得授权。用户可以随意创建匿名的地址,第三方很难知道地址背后的主人。此外,Web3 还保护用户的财产隐私。用户利用隐私币如 Zcash 可以实现隐私转账,第三方无法得知用户转了多少资金以及转给谁。隐私公链让第三方无法查询用户拥有的资产。零知识证明技术可以让用户在不透露账户余额的情况下证明自己是合格投资者。而在传统金融机构,用户在客户经理面前是没有财产隐私的,这就会有潜在的财产和人身危险。拥有隐私是享有自由的前提。


去中心化身份


不同区域的身份证类型不同,验证非常规身份证的合法性有难度。身份证如果遗失或者被盗,容易被被用作违法用途。此外,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还有 10 亿人没有官方身份证,低收入国家中有 1/2 的女性没有身份证。

 

互联网用户每使用一个传统应用都要创建一个新的账号。在一个应用上的操作,没法自动同步到另外一个应用上。有些应用允许用户使用 Google Account 等通用账号登录,但会收集用户数据。


在开放的 Web3,用户可以一个用私钥来签署交易,在多个协议证明自己是那有正确身份的使用者。用户可以用一个去中心化身份比如钱包地址、ENS 等域名服务去登录多个协议。这去中心化身份是匿名、无需许可的,用户可以创建多个去中心化身份。去中心化身份过往不可修改的的交易记录塑造了声誉,让用户可以去参加有门槛的应用,未来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空投奖励。


生产关系的变革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社区,这是 Web3 的组织形式。


每个社区成员都可以利用通证进行投票,决定社区事务,防止中央集权后对权利的滥用。DAO 利用智能合约来自动执行投票结果,保证了公平和透明。


在 DAO 中,用户、贡献者同时也是投资者和所有者, 各方利益高度一致,不存在零和博弈。DAO 组织扁平化的管理使成员不用在官僚主义上浪费时间,有才能的人更容易突出。


可拓展性和可组合性带来创新


区块链的可拓展性和可组合性给 Web3 产品的创新带来无限可能。Web3 每一个开源的新产品都是可以被继续使用和重新开发组合的乐高积木。


例如 Huddle01 是一款去中心化的 Zoom, 通过流媒体协议 Liverpeer 播放,将录像存在 IPFS。

Klima DAO 将 DeFi 引入低碳,发放绿色债券购买碳排放额度,促进碳价格增长,以此激励公司投资更多环保项目。去中心化写作和筹资平台 Mirror ,将内容铸造成 NFT,永久存储在去中心化存储协议 Arweave,售出 NFT 可以获得经济收入。


区块链没有限制工作时间,可以一直运行。全世界的开发者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分工协作,带来更多有意义的新产品。有些产品一开始无法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却为下一次进步奠定基础。Web3 创新的飞轮转动起来,将来带来巨大的变化。


加密通证使 Web3 成为现实


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银行账户。传统金融体系可以对某些国家或地区进行金融制裁。加密通证的存在使货币的自由流通成为可能,不再依赖于可信赖的第三方。这和 Web3 无需许可、独立自由的内核相一致。


看到 Web2 的种种弊端,Tim Berners- Lee 在 2016 年 发起 SOLID 项目,倡导用户数据归属用户,由用户携带自己的数据到应用中,数据的价值属于用户。他在 2019 年又发起「Contract for the Web」,试图去解决政治操控,假新闻,隐私侵犯等问题。Google,Microsoft,Facebook 都支持这项活动。但是尽管表面上支持,但 Facebook 似乎无视 Berners-Lee 对 Mark Zuckerberg 提出的要求,如停止为 2019 年英国大选投放有针对性的政治广告。可见要让这些互联网巨头进行自我革命是不可能的,因为缺乏一套激励机制。而加密通证的诞生使 Tim Berners- Lee 的理想成为可能。


加密通证是协调各方关系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证代表各方在组织中所占的利益,当这个组织发展得越好,这个通证的价值就越大。

来源:SUSS NiFT


加密通证也催生了 Web3 独有的空投机制。当一个 Web3 项目启动时,没有资金去补贴用户来使用产品。用户自己花费时间和金钱去体验产品。项目根据用户体验反馈,进行压力测试和产品升级,再去融资。投资机构在了解了这些经过实际测试后的基本面后,投资优秀潜力项目。项目拿到融资后,发放通证奖励早期用户。早期用户可以用通证参与 DAO 治理。有 Web3 理想的创业者、投资机构会去支持这套基于加密通证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较低成本、协调各方利益的启动方案。 Web3 的实现不再寄希望于 Web2 巨头的改革,而是可以直接进行革命。


Web3 的上述好处并不是分开的,常常是结合在一起。Web3 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即在享乐的时候赚更多的钱,在赚钱时获得更多的享乐。 Not Boring Capital 的投资人 Packy McCormick 认为 Web3 向外拓展了帕累托乐趣曲线,对 Web3 带来的好处做了很好的总结。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在 Web3 世界里,人们有机会通过喜欢、擅长的技能谋生,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分工协作,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自由、平等地过上更加充实而又有意义的生活。接下来让我们看看 Web3 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经典应用。


Web3 经典应用


Lens Protocol


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 Web2 社交网络从中心化数据库读取数据。这些社交平台各自拥有并控制着用户的画像、关系网和内容。因此,每个社交平台都互相竞争用户的注意力,导致了激烈的零和游戏。 


Lens Protocol 旨在解决现有社交媒体网络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一个 Web3 的社交图谱,Lens Protocol 使创作者拥有和社区的联系,创造了一个完全可互操、用户拥有的社交媒体网络。


Lens Protocol 通过 NFT 赋予用户所有权。只有在白名单的地址才可以铸造简介 NFT,有效地防止了虚假账号。每个单一地址可以拥有一个或者多个简介 NFT。Lens Protocol 的简介 NFT 和其他链上身份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可以发布内容。一个用户的简介 NFT 包含了他们创造的所有内容,包括帖子,转发,评论以及其他形式的内容。此外,简介 NFT 还有关注模块。每个关注 NFT 都有一个独特的 Token ID,根据它们关注的顺序逐渐递增。使用 Token ID, DAO 可以很容易地筛选出早期支持者,给予额外的福利。


因为用户可以在任何建立于 Lens Protocol 的应用上使用自己的数据。内容创作者不再担心失去它们的作品或者粉丝,因为他们是通过 NFT 成为真正的内容拥有者。此外,Lens Protocol 具有模块化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更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在 Lens Protocol 上的每个应用可以互相协作,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不再仅仅是一个零和游戏。因此,开发者可以专注于设计有意义的社交体验,而不仅仅是用户增长。


已经有一些 Lens 生态系统的应用值得我们去关注。无需许可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 Lenster 在未来有可能成为 Twitter 的有力竞争者;Lenstube 提供了去中心、开源的视频分享功能;TeaParty 是一个社交信用协议,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广告推广方式。不过, Lens Protocol 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用户还不是很活跃,有些应用提供着相似的功能。


Safe


传统银行不够透明,有时候甚至会冻结储户的资金。尽管人们可以使用加密钱包来掌管资产,但若没有保存好助记词,钱包的资金就会非常危险。如果一个 DAO 组织或者协议的财库资金由一个员工来掌控,那也是不安全的。员工可能会卷钱跑路,也可能因为没有保管好助记词,造成资金的永久损失。


Safe 旨在通过提供多签方案来解决这些痛点。Safe 是一个运营在多个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钱包,其需要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多签人签署才会执行交易。假设一个企业有三个合伙人,可以设置钱包里的资金需要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签署才能交易。通过多签的方式,资金可以受到保护,不会被个人挪用。


以下用一张表格来对比 Safe 和其他数字资产存储系统。



Safe 最初只是作为一个内部工具,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可编程的所有权平台,来为各个 DAO、机构投资者还有散户提供数字资产、数据和身份的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多项应用和工具建立在 Safe 的基础之上。 Conshift 是一个由 Safe 和流支付 Superfluid 支持的资产管理协议。Utopia 是一项 DAO 的工具,来简化运营、工资管理和合并财务报告。Linen Wallet 是一个不需要用户使用助记词的自我托管钱包。 Safe 不仅仅是 Web3 的基础设施,还构建了一个有财务管理生态系统。


Decentraland


Roblox 上市和 Facebook 改名 Meta, 刮起了一阵「元宇宙」热潮。5G、区块链、VR、AR、XR 等基础设施的改进为元宇宙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疫情开始后,人们居家办公,减少外出,这也增加了人们对新型线上社交的需要。


Decentraland 是去中心元宇宙的龙头。用户可以在 Decentraland 上建设、探索,从创作的内容和应用上获得经济利益。所有在 Decentraland 发明的虚拟资产都是由社区拥有的。土地所有者可以决定土地上的建设。创作的内容可以是静态的风景、房地产,也可以是动态的交互系统如游戏、课程、演唱会。土地是非同质化的、可转移、稀缺的数字资产,可以通过数字货币 MANA 购买。 MANA 也可用于购买 Decentraland 上的数字商品和服务。 


Decentraland 是最早的去中心化元宇宙,有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可以被看做是 3D 版本的淘宝、抖音、万科等等。


根据 Biteye 和 Decentraland 的 AMA,以下这张图概括了 Decentraland 的使用场景。



Decentraland 下一步会专注于发展移动端用户,增强 VR 沉浸感体验,降低用户登录门槛,优化网络性能。2021 年全球元宇宙的市场规模预计为 388.5 亿美元,从 2022 年到 2030 年的年复合增长预计为 39.4%。Decentrland 是个值得体验和参与的项目。


Axie Infinity


游戏是个容易从 Web2 吸引用户到 Web3 的赛道,因为游戏玩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且厌倦了传统游戏商的中心化控制。


Axie Infinity 是最出名的区块链游戏,玩家可以收养宠物 Axie 来战斗获取奖励,为所拥有的的 Axie 建立王国。在这个游戏生态中,虚拟宠物和土地可以在以太坊的侧链 Ronin 上进行交易。玩家可以选择和机器人或者其他玩家进行对战。他们可以在安卓、苹果等不同设备上使用同一个账号。


Axie Infinity 有两种同质化通证。Axie Infinity Shard (AXS) 和 Smooth Love Potion(SLP ) 都可以用来养育宠物 Axies,AXS 也是治理代币。


Axie Infinity 让「边玩边赚」的模式流行起来,使玩家能够拥有和交易在游戏中获得的物品。那些有熟练游戏技能的玩家可以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获得真实的经济报酬。相比其他工作,游戏玩家工作的过程是相对轻松、愉悦的。这种「边玩边赚」的模式在疫情期间给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尤其在菲律宾非常流行。这是一个匹配全球资源、建立社交的创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边玩边赚」是一种吸引新玩家的有效方式,但这种补贴模式很难持续。区块链游戏的下一次繁荣应该是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发展初期把广告费用拿去激励玩家也是可行的。在改善用户体验之后,未来区块链游戏或许会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游戏行业,让区块链游戏不仅仅只是金融游戏。


Arpeggi


Wilton Gorske (2022) 总结艺术家在传统音乐行业寻求合作必须:


  • 在建立高度的信任后,才会分享未发布的作品
  • 选录、合成、参考他人的歌曲片段需要付费
  • 寻找不透明的权限注册中心,以联系多个权限持有人来请求许可
  • 获得使用其他艺术家作品的合法许可


Arpeggi 是一个透明的开源协作的 Web3 音乐创作平台,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在 Arpeggi 的帮助下,艺术家分享的音乐被再次使用时,会记录下艺术家的贡献。


Arpeggi 是如何做到的呢?



Arpeggi 通过将创作和消费以合作的形式结合,对 Web2 的音乐平台进行改革。听众可以重新合成他们喜欢的歌曲,分享可供再次使用的作品。目前大部分 Web3 项目专注于音乐人实现创作者经济。Arpeggi 则专注于改变音乐的创作形式。音乐家之间的关系从创作音乐开始,而不是先建立关系再创作音乐。是时候让音乐的创作过程重新变得开放了。


新加坡和香港的 Web3 政策


新加坡是个开放型的经济体,因此对 Web3 一直是持友好的态度,政策相对稳定且具有持续性。副总理王瑞杰就表示,要保持开放心态对待 Web3,了解潜在变革的基础科技,不要一竹竿打翻全船人,倡导与具备强大风险管理能力、负责任和创新的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数码资产生态系统。当然,他也强调散户应尽可能避免投资机密货币。相对于香港有意发展个人投资者,新加坡比较偏向机构型的商业活动。


新加坡金管局对业界负责任数码资产创新举措表示欢迎,鼓励感兴趣者向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提案以进行实际测试。金管局不仅负责监管,还有发展职能。通过对产品不同发展周期采取合适的监管力度,在监管和发展之间做了较好的平衡。


早在 2019 年,新加坡就确定加密货币具有「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明确了持有加密资产的合法性。此外金管局还和业界合作,推动基于加密资产的应用。比如启动「守护者计划」,由星展银行、摩根大通和 Marketnode 牵头,创建一个由代币化债券和存款组成的许可流动资金池,尝试进行 DeFi 担保借贷。


新加坡对加密资产政策友好不代表宽松。在新加坡加密服务提供商只能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上营销活动,不可以在公众场合向公众推广其服务。可见新加坡对于市场的争取是比较克制的。


2022 年 9 月,由英国智库 Z/Yen 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新加坡上升至第三,成为了亚洲的金融中心。Web3 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新加坡新加坡私人公寓与组屋的租金已分别连续上涨 21 个月、27 个月,成为亚洲最贵。新元汇率也在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保持强势。


香港曾经是众多重要 Web3 机构的总部,但中间政策出现反复。2022 年 11 月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港府发布了《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声明对虚拟资产从业者持开放和兼融的态度,认同 Web3 和分布式技术有潜力成为金融和商贸未来发展的趋势。这被业内解读为香港政府重新拥抱 Web3 的开始。


香港对虚拟资产「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监管原则,以「选择参与」的方式为虚拟资产交易所发牌。目前 Hashkey 和火币科技已经获得交易所牌照。根据港府的计划,今年 6 月 1 日起,将推出虚拟资产交易框架,允许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面向零售投资人开放。金融中介机构和银行可以与来自虚拟资产界的获发牌同行合作,为客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此次的香港 Web3 嘉年华上,获得香港金管局首批虚拟银行牌照的众安银行宣布将向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的兑换服务,有可能成为亚洲第一家提供相关服务的加密友好银行。


香港财库局局长陈浩濂在嘉年华上表示香港已于今年 2 月发行代币化政府绿色债券。香港的财政预算公布拨款 5000 万元来推进行业发展,还将推出券商学生金融科技实习计划,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在未来投身金融科技行业。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委员邱达根主旨演讲表示香港将从「联通数字人民币,发展数码港元和虚拟资产服务」、「研发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创新应用」、「适当的 Web3 发展策略和监管框架以汇聚全球人才」三个方向配合国家发展策略,打造国际 Web3 枢纽。


可见此次香港政府对 Web3 的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香港与中国大陆有着不同的分工定位,导致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大陆有着丰富的技术人才和艺术家,可为香港提供文化 IP 和技术支持。在此次嘉年华上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孔德君和香港贸易发展局代表李达锋签署《杭州 - 香港 Web3 产业联动备忘录》,推动杭州与香港 Web3 产业深度融合。香港作为中国的先行先试示范点,可成为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Web3 值得关注的风险和局限


Web3 尽管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但还是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监管的不确定性


目前只有萨尔瓦多、中非共和国把比特币认定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国家内的不同监管机构对 Web3 的政策不一致,也时常变动。由于担心被归类为证券,加密通证的经济模型在设计上也受到了限制,很多代币只有治理功能,不能享受分红。监管的不确定让投资机构和人才犹豫是否现阶段投身 Web3。


建立在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上


目前 Web3 消息的传播渠道在 Twitter, 社区建设在 Discord, 开发在 GitHub, API 服务在 Infura, 使用 AWS 云服务,这些都是中心化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了抗审查能力和系统的韧性。 目前也有一些 Web3 的项目在做这些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版本,但还未被广泛使用。


使用成本高


生态最完善的公链 Ethereum 交互费用非常昂贵,用户高峰期每笔操作要支付近乎 100 - 200 美金的费用。Arbitrum 作为 Ethereum 的二层扩容方案,在 Odyssey 活动中由于负载导致 Gas 费用一度高于主网 Ethereum。高昂的使用成本阻碍了 Web3 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性能待提升


现有区块链的性能还不能承接大规模应用。Ethereum 每秒交易次数仅约为 12-15 次,时常出现网络拥堵。高性能 Solana 公链虽然每秒交易次数高达 3,000 左右,却时常出现宕机现象。而传统金融领域 的 Visa 的每秒交易次数为 1,500-2000,长期保持平稳运行。可见对于未来 Web3 的大规模采用,十分依赖于区块链一层和二层性能的提升。


使用门槛高


用户使用 Web3 产品门槛高。首先,出入金就难倒了一批用户。接着,链上钱包的正确使用更是一个大难题。即使是 Web3 老用户,也会出现私钥丢失事件。而在 Web3 世界里,谁拥有私钥谁就拥有账户,没有客服来解决这一问题。不过,我们也看到有些钱包通过社交恢复等功能来解决这一痛点。再加上 Web3 项目繁多,良莠不齐,因此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何让 Web3 产品更易用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只有当一个 Web3 产品能够让用户在不知道 Web3 的情况下,享受到和 Web2 同质量的服务,这 Web3 产品才算成功。


缺乏正确的 Web3 教育


首先,面向公众的媒体对产品发展的介绍少,倾向于报道加密货币的暴涨暴跌等吸引眼球的新闻。加密圈外人士以为这只是一个投机的场所,意识不到 Web3 可能带来的变革。其次,加密资产是高风险产品,需要普及风险教育,让大众以正确的心态参与产品的使用,以适合自身财务状况的资金进行理性的投资。Web3 不一定马上适合所有大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治理方式有待改进


虽然 DAO 的治理方式让大众有权利参与决策,但是手握大量代币通证的巨鲸在治理过程中话语权过大,有时候可以直接决定投票结果。而有些代币只有治理功能,这就使代币的作用失去意义。


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


Web3 给了人们更多自由的同时,也被其他不法分子利用。有的会在去中心化发布平台上发布反社会言论,通过隐私混币器进行洗钱活动,铸造 NFT 贩卖色情内容等等。虽然说技术是中性的,但行业应该思考如何降低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Web3 未来展望


尽管 Web3 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a16z 在 2022 年 5 月的报告中预测 Ethereum 有约 700 万 到 5000 万的活跃用户,把 Web3 目前的所处阶段类比于 1995 年的商业互联网,即现在的巨头 Facebook 和 YouTube 的创立初期。


Source: a16z


那么,Web3 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行展望。


元宇宙 —— 孪生经济


Web3 是重新定义生活方式的新兴科技,元宇宙是 Web3 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选择在虚拟世界或真实的现实世界中任意切换。理想的 Web3 元宇宙是一个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控制的共享数字空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数字资产,可以在社交或者商务活动中自由交换。物理世界可以在元宇宙中复制,给用户真实的沉浸感,以至于他们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相反,现实中不存在的品牌、活动、角色可以在元宇宙中被创造。元宇宙实际上是孪生经济,虚拟世界与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物理世界一样,是新经济的一层。


基础设施 DID 的完善让元宇宙更有秩序


Vitalik Buterin, Glen Weyl 和 Puja Ohlhaver 发布了《去中心化社会:寻找 Web3 的灵魂》,提出了由即账户持有不可转让的灵魂绑定代币(SBT),以更好地编码 Web3 中社会关系网络。这其实就是一种去中心化身份 DID 的解决方案。DID 是人们在元宇宙的另一个身份,和现实世界的性别、年龄、外貌等身份特征无关。DID 是下一步重点建设的 Web3 基础设施之一,是元宇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有多个 DID,每个 DID 不一定对应单一个体。DID 的完善,有利于塑造不可转让的社会关系,建立起个人品牌。DID 还为产权和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案,防止空投猎人的女巫攻击,鼓励真实参与,自下而上打造更具活力、更加真实的云宇宙社区。


DAO 使 Web3 持续保持活力


如果实体没有受到指挥,Web3 如何运转呢?Elinor Ostrom 因为她在悲剧的共同问题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她并没有得到科技的帮助来执行她的方案。但是在 Web3 和区块链上智能合约支持的通证的帮助下,每个人都被激励去增强网络价值,而不是去破坏共享空间。在没有中央集权或者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计算机代码可以帮助管理共享空间。DAO 利用通证经济来凝聚一群有共同爱好的社区成员,自下而上地为了同一使命进行创新。但他们又不会被限制进行自我创新。除了代码外,没有自上而下的控制,每位成员都自发地做贡献,为共享空间或者组织的增加价值。


我们看到 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 这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最昂贵的 NFT 项目允许粉丝基于持有的 NFT 进行创作,模糊了粉丝和创作者的界限,产生新品牌的同时还增加了 BAYC 的品牌曝光度;


去中心化众筹竞拍 PartyDAO 最初起源于 Twitter 上周末的一次头脑风暴;MoonDAO 尝试将人送上太空;Toucan 将碳补偿通证化,致力于利用 DeFi 的力量来降低世界的碳足迹。DAO 以其全球范围的人才储备、7 天 24 小时的工作协作以及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激发 Web3 成员的创新热情,让 Web3 社区保持有趣和活力。


Web2 和 Web3 合并,促进更好的发展


Facebook 更名 Meta,彰显其发展元宇宙的决心;Instagram 正在向 100 多个国家或地区推出 NFT 展示功能;奢侈品牌 Prada, Tiffany 发布 NFT;Twitter 推动 Bluesky 来发展去中心化社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 Web2 公司发展 Web3 业务,或者参与 Web3 主题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品牌形象,拓展目标客户。另一方面是相信 Web3 技术推动的元宇宙是未来的潜力增长点,会有更多现实世界没有的业务在元宇宙里产生。Web2 公司的品牌效应会推动 Web3 技术和产品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应用。根据 Precedence Research,到 2030 年,全球元宇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 16071.2 亿美元,2022 年至 2030 年将以 50.74% 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特别是孪生经济中的虚拟经济将为制造业、旅游、医疗、交通、金融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韩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正在利用 Web2 和 Web3 元宇宙来发展经济。


更多有趣的 Web3 应用影响现实生活


随着区块链性能的提升和跨链消息协议的完善,不同区块链间由封闭走向开放,协议之间互相组合,带来了新的应用。我们看到 Centrifuge 和 MakerDAO 把现实世界的资产整合到 Web3 的金融系统 DeFi 中,为现实世界提供贷款;新加坡星展银行(DBS Bank)和 The Sandbox 建立合作关系,将在元宇宙中为客户构建新服务和开发 DBS BetterWorld,来探索元宇宙中的商机;PlatON 通过基于密码学的隐私计算技术,使数据可用而不可见,帮助人工智能模型在不侵犯数据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数据交易市场建立合规的数据获取通道,实现数据资产的合规流通,释放数据潜能。由于 Web3 应用开源、可互操、可组合的特性,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开发者基于久经市场考验的老牌应用,开发出更多解决现有痛点的产品。


与去中心化互联网相辅相成,使互联网更美好


去中心化互联网目前有两种运营方式,一种是依靠社区捐赠,例如 Web3 的去中心化投票协议 Snapshot 没有推出通证进行商业化,运营支出来自社区捐赠。 另一种是与区块链协议相结合,增加激励层。例如一种点到点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IPFS 不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项目,但结合了激励层  Filecoin, 降低数据存储和使用成本。BlueSky 的 CEO Jay Graber 认为 Dweb 和 Web3 非常相关,不需要分离。我们也看到已经发布的 Web3 捐赠协议 Gitcoin 通过举办捐赠活动,号召 Web3 社区支持不发币的公共物品。而这些公共物品也为 Web3 提供更好的服务。未来,社区捐赠和通证激励会同时存在,Web3 和 Dweb 相辅相成,打造一个更好的互联网。但毫无疑问的是,会有越来越多志在打造去中心化的产品选择使用通证作为激励层的 Web3 发展道路,让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


总结


Web3 不是目的,而是提供更好互联网的途径。Web3 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理念和区块链技术,旨在解决 Web2 的痛点,让用户重新获得隐私和所有权,以最低成本打造可信赖的价值互联网。虽然受限于区块链性能和较高的使用门槛,目前还是小众范围使用,但其所蕴藏的发展潜力,已经被聪明的先行者发觉,争先恐后地投身于这还处在发展初期的朝阳产业。经济较活跃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都在力争成为 Web3 的重要节点。Web3 的技术和应用是去中心化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局势下不可忽视的突破口,是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忽视 Web3,会错失一辆即将启动的发展快车,日后花费更大的代价也未必可弥补。金融有泡沫,技术没有泡沫。Web3 每位积极的参与者都推动 Web3 在发展道路上继续前行。开源、可组合的特性使 Web3 具有无法比拟的开发条件,公开、透明、平等、自由的组织形式激发参与者的创新热情。Web3 将会以超乎大多数人预期的速度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新产品,赋予人们在互联网时代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以及数据所有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Bi123的观点或立场

扫码下载APP添加官方微信
行情机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