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nlayer——LSD 生态的再叙事
PoS
DeFi
ETH
EigenLayer 试图搭建一套标准化的协议让 ETH 质押者(节点)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一鱼多吃」。
一、Eigenlayer 基本逻辑
1、一句话介绍 EigenLayer
EigenLayer 试图搭建一套标准化的协议让 ETH 质押者(节点)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一鱼多吃」。
本文就不重复造轮子了,想了解项目基本信息的可以直接看这个链接,现在市面上 95% 有关 Eigenlayer 的分析文章都是对下面这个白皮书的翻译,所以想了解具体信息直接看白皮书吧:
https://docs.eigenlayer.xyz/overview/whitepaper
2、基本逻辑
整个 Eigenlayer 协议,可以分成供给方与需求方
需求方:各类中间件、数据可用性层、侧链、预言机、排序器等有低成本享受以太坊级别的安全性的需求(AVS,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
供给方:个人 ETH 持有者(将 ETH、stETH 质押给质押服务商,让服务商分配的节点运营商参与 Eigenlayer 协议)、验证节点(直接参与 Eigenlayer、或通过委托,委托其他运营商帮忙管理。)
供给方承担了一些相对很小的节点运营成本以及质押 ETH 被罚没的风险,为需求方提供节点服务。需求方支付一定的报酬(项目方 token、手续费等)。某些类型的服务可能还有些隐性收益(当 squencer 有 MEV 收入)
二、Eigenlayer 对 ETH 质押生态可以带来哪些改变
1、实现了 ETH 质押真实收益增长,促进质押率提升
前面提到,Eigenlayer 最本质的就是实现了质押者一鱼多吃(运行一个节点,用 32 个 ETH 实现多份收益。)与 LTC/Doge 联合挖矿有类似之处。
节点方参与 Eigenlayer 协议后不仅获得了 ETH 质押收益,还有其他的收益(比如预言机服务费、排序费、其他链的节点质押收益等。)成本是增加了一定的节点运营成本以及 ETH 的罚没风险。(关于罚没风险,参与委托的个人或节点是有的,但直接以节点身份参与协议的,只要自己不作恶风险相对较小,但如果 AVS 有什么代码 bug 会有意外罚没。)
一鱼多吃会让收益率上升,收益率上升会吸引更多的人质押。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部分质押率的提升不会被现有的 LSD 协议捕获太多。可能主要由个人节点的方式增加。
2、新的节点生态
根据 Eigenlayer 白皮书,协议会有自由市场治理,即会有一个需求方提需求或者说挂单的市场。每一个 AVS 需求会有其配置攻略、报价(或者说激励)等要素。理想情况下会形成一个节点的 marketplace,个人节点在质押 32 个 ETH 后,除了 pos 挖 ETH,还有了更多的玩法,同时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被极大的消除。
3、LSD 赛道会出现新的角色。
(1)委托人
如果 Eigenlayer 能实现大规模普及,需求方的类型以及相应的收益风险都会有很大差异。个人 ETH 持有者或者个人节点没有能力和时间去管理再质押行为。 市场上的委托人之间会有竞争,优秀的委托人要像机枪池那样以最低的风险为节点用户获取最大的收益。
(2)打包者(wrap)
通过 Eigenlayer 白皮书发现,Eigenlayer 无法给再质押者提供标准化的 token,因为根据再质押者参与的 AVS 不同,凭证无法标准化(不利于套娃和搭积木)。
未来可能存在一个专门做 wrap 的协议,在节点验证者和 Eigenlayer 之间。wrap 协议在再质押者这边将再质押 token 统一打包成 index token,另一方面在 Eigenlayer 这边进行类似于委托人的管理。最后收益统一汇总反映到 index token 的 exchange rate 上。
4、促进 ETH 节点去中心化程度
因为作为个人节点参与 Eigenlayer 承担的罚没风险要低于委托其他运营商或者单纯的作为个人 ETH 持有者进行再质押。在相同收益下,个人节点参与者的风险更低,可能会促使个人节点验证者的增多,从而促进节点的去中心化程度。
5、新的共识规则
因为 Eigenlayer 获取了再质押者的罚没权限,其实变相的等效于在 Eigenlayer 协议层面实现了新的共识机制。虽然新的共识机制只能在以太坊原有的基础上做加法,但也提供了共识机制创新的渠道和试验地。
三、Eigenlayer 可能存在的问题
Eigenlayer 白皮书描绘了一个非常宏达和理想化的场景,但我认为里面有很多关键点是值得推敲的。
1、供需错配
在一句话介绍 Eigenlayer 时,我的表述是「EigenLayer 试图搭建一套标准化的协议让参与 ETH 质押者(节点)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一鱼多吃』。」这里只考虑了 EigenLayer 为供给方解决的问题,并没有考虑需求方。
作为一种变相的收益增强协议,以太坊节点们、或者是持有 ETH 的散户们当然会很喜欢 EigenLayer 这个协议。但我认为 EigenLayer 目前描述的大部分需求是存疑的。EigenLayer 协议未来的生态一定是供需错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
EigenLayer 白皮书认为,他们的需求来自于其他链(公链、侧链)、排序器、预言机、中间件等。
比如,白皮书有这样的例子
For example, consider a Data Availability layer with \(10B of stake securing it, and assume that the annual percentage return (APR) expected by stakers is 5%. This AVS would need to pay back at least \)0.5B annually to stakers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capital cost. This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operation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data storage or networking costs.
这个例子完全就无法证明需求,如果这个数据可用层,需要质押 10B 的资金,项目方是愿意这 10B 的资金是自己发的 Token 被质押,还是 ETH?其次,5%APR 带来的每年支付的 0.5B,并没有被节省,因为即便用了 Eigenlayer,这笔钱也要交给 ETH 的节点(不然没人愿意帮你跑节点),项目方是愿意这笔钱给自己生态的节点(可能大部分都是项目方自己搭建的)还是给 ETH 的节点?
当前市场的情况是,大多数 POS 公链的大多数节点都由项目方及其利益相关方搭建,节点中质押的 Token 变相锁仓,维持了币价稳定且增加了 utility,新老项目方都很难有动力去使用 Eigenlayer。Eigenlayer 可能也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提出了多代币节点群的概念,但这样势必也会减少原节点的收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也许未来会出现,不发币,不想做节点,全依靠 Eigenlayer 上的以太坊节点来维护的链?但如果是这样的链他们靠什么去支付 ETH 节点的节点运营费用?单靠手续费恐怕无法有足够的吸引力。
再说 Layer2 的排序器(squencer),目前 Layer2 们都是中心化的 squencer,去中心化的目标是有的,但日程却是遥遥无期。即便去中心化排序器提上日程,Layer2 们是愿意用自己的 ARB、OP 来质押,还是继续用 ETH 质押当节点还犹未可知。
总的来说,在需求方角度,我认为当前的生态环境,项目方们对于所谓「共享安全性」的需求并没有对他们能从中获取的利益形成压倒性优势,我认为中短期内 Eigenlayer 的需求存疑。
2、收益率优势是否明显?
收益率这块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 Eigenlayer 再质押的收益率的绝对值是不是够吸引人,另一方面是再质押收益率是否比市场上现有的收益增强策略更高。
先说绝对值,首先 Eigenlayer 的供需错配我认为大概率发生,以及 Eigenlayer 对 AVS 有审核要求(为了防止意外罚没),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收益率很难高得起来。当然 Eigenlayer 如果发币对再质押进行补贴也许能让收益率变得吸引人。
再说相对值,现在收益增强策略的主流方式是循环贷,当前通过循环贷重复质押 ETH 能获取的收益率大概为 15% 左右,假设未来使用该策略的人增多,增加了借贷需求导致借贷利率上升,保守估计该策略也能提供 10% 的收益率,比单纯质押高出了大概 4-5%。Eigenlayer 的再质押收益率能为 eth 提供另外 4-5% 收益还犹未可知。
而且 Eigenlayer 的再质押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有罚没风险的,而是用循环贷策略的风险主要来源于 stETH 与 ETH 的 depeg,这个风险在上海升级后被极大的缩小了。
不过如果后续有我前面提到的 Wrap 角色或者类似的功能出现,再质押就还能再套娃,这样就又可以有循环贷策略提高收益率了。
以当前已有的信息来看,在 Eigenlayer 不发币对再质押激励的前提下,再质押收益率较难与 DEFI 策略抗衡。
3、安全性并没有完全共享
Eigenlayer 在需求端主打的卖点就是其他项目或者协议能够共享以太坊的安全性。举的例子也都是以整个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去与其他项目共享。
但实际上参与 Eigenlayer 的项目们的安全性是由参与了 AVS 的那些部分以太坊节点保证的。如果想要共享整个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那么整个网络的节点都要参加某个 AVS 才可以实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参与某个 AVS 的节点越多势必导致 AVS 的收益下降。所以供需两端最终会达成一个均衡。这个均衡点所代表的安全性,才是真实「共享到的安全性」。而这部分安全性背后所代表的 ETH 质押量与项目方愿意支付给 AVS 的激励正相关,所以最后项目方还是需要有支出才能获取这部分「安全性」,而同样的支出,用项目方自己的 token 来质押获得的 TVL 就一定比 ETH 再质押的 TVL 小吗?我觉得也不一定。
四、总结
Eigenlayer 协议描绘了一个非常吸引人、有叙事性的以太坊再质押生态。白皮书描绘了 Eigenlayer 能给 ETH 生态带来的四大改变:加速应用层创新、帮助协议层创新、促进以太坊信任层的经济安全性、提高以太坊信任层的去中心化程度。
这样的故事和成长性一定会有投资者买单。但其实现难度以及真实需求我认为是存疑的,对于估值、路线图、讲故事的炒作大有空间,但如果后续想在真实业务或者说基本面层面得到正反馈我认为是很难的。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Bi123的观点或立场